第十部那本小册子记载的神秘事件(5 / 7)
在林玉声这段记载之下,另外夹着一张纸,是用钢笔写的,是林子渊看了他祖上的日记后所写下来的,我将之一并转述出来。
记载可能是分几次写下来的,其间很清楚表现了林子渊的思索过程,每一段,我都用符号将之分开来。
这种事,实在是不可信的,只好当是“聊斋志异”或“子不语”的外一章。
(这是林子渊最早的反应,不信,很自然。)
再细看了一遍,心中犹豫难决,玉声公的记载,如此详细,又将这本册子,放在这样隐蔽的一个所在,决不会是一种无意识的行动。
“发现此册之后,祸福难料。”是什么意思?是肯定看到册子中记载的人,会像他一样,也到那株大树旁去求躯体的解脱?
玉声公不知成功了没有?算来只有百年,对于一株大树而言,百年不算什么,玉声公当年若成功,他的魂魄,至今还在树中?是则真正不可思谦之极矣!
(这是林子渊第二个反应,从他写下来的看来,他已经经过一定程度的思索,开始想到了一点新的问题,并不像才开始那样,抱着根本不信的态度。他至少已经想到,人有灵魂,也怀疑到了灵魂和身躯脱离的可能性。)
连日难眠,神思恍惚,愈想愈觉得事情奇怪。魂魄若能依附一株大树而存在,可见可闻,那么,灵魂是一种“活”的状态存在着。是不是一定要有生命的物体,才可以使灵魂有这种形式的存在呢?
如果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有这个力量,是不是只限于植物?如果灵魂进入一株大树,情形就如同玉声公记载的那样。如果进入一株弱草呢!又如果,动物也有这种力量,灵魂进入了一条狗、一只蚱蜢之后,情形又如何?
再如果,没有生命的物体,也可供灵魂进入的话,那么情形又如何?设想灵魂如果进入了一粒尘埃之中,随风飘荡,那岂不是无所不在?
愈想愈使人觉得迷惘,这是人类知识范围之外的事。
(这是林子渊第三阶段的思索了,一连串的“如果”表示他在那几天之中真是神思恍惚,不断在想着这个问题。从林子渊的记载,结合林老太太的叙述来看,林老太太的叙述很真实,林子渊在发现了那小册子之后的几天之中,一直思索着这个人类生命秘奥的大问题,他自然无法和妻子讨论。)
(从林子渊这一段记载来看,他已经有点渐渐“入魔”了!)
我有了决定,决定到那个有着那株大树的猫爪坳去。我要去见那株大树。如果玉声公的灵魂在那株大树之中,他自然可以知道我去,我是不是可以和他交谈呢?灵魂是什么样子的?我可以看到他?或者是感觉到他?
要是灵魂真能离开躯壳的话,我也愿意这样做。
退一步而言,就算我此行,完全不能解决有关灵魂的秘奥,至少,我也可以得到忠王的那一批珍宝,价值连城,哈哈!
(这是林子渊第四段记载。直到这时,他才提到忠王的那批珍藏,而且,还在最后,加上了“哈哈”两字。我很可以明白他的心情。人喜欢财富,在没有比较的情形之下,会孜孜不倦,不择手段追求财富,以求躯体在数十年之间尽量舒服。但如果一旦明白了躯体的短短一生,实在并不足恋,有永恒的灵魂存在,那就再也不会着眼于财富的追寻了。)
(林子渊这时,显然在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
我一定要到猫爪切去,见那株大树。忠王的珍藏,实在算不了什么,如果灵魂可以脱离躯体,那岂不是“成仙”了?
这是极大的诱惑,玉声公说:“福祸难料”我认为只有福,没有祸。不论怎样,我都要使自己的魂魄,像玉声公一样,可以离开自己的身体。就算要使身躯损毁,我也在所不惜。
我深信,只要我有这个信念,而又有玉声公的例子在前,一定可以达到目的。
不论是一株树、一块石头、一根草,或是随便什么,我都要使灵魂附上去,我相信这是第一步,人的灵魂,必须脱离了原来的躯体之后,才能有第二步的进境。第二步是什么呢?我盼望是自由来去,永恒长存。
我不惜死,死只不过是一种解脱的方式!
我决定要去做,会发生什么后果,我不知道,但即使死了,一定会有什么东西留下来。留下来的东西,必然是我的生命的第二形式。
我要留几句话给伯骏,当他长大之后,他应该知道这些,至于他是不是也想学我和玉声公一样,当然由他自己决定。
我走了。
(这是林子渊最后一段记载。)
(在这段记载之中,他说得如此之肯定,这一点令人吃惊。虽然我这时和他一样,读过了林玉声的记载,也经过了一番思索,但是却不会导致我有这样坚定的信念。或许,是因为林玉声是林子渊的祖先,这其中,还有着十分玄妙不可解的遗传因素在内之故。)
在林子渊的记载之后,还有计四叔的几句话写着。计四叔写道:“林子渊先生已死,死于炭帮炭窖,炭窖中有何物留下?是否真如林先生所言,他生命的第二阶段,由此开始,实不可解。 ↑返回顶部↑
记载可能是分几次写下来的,其间很清楚表现了林子渊的思索过程,每一段,我都用符号将之分开来。
这种事,实在是不可信的,只好当是“聊斋志异”或“子不语”的外一章。
(这是林子渊最早的反应,不信,很自然。)
再细看了一遍,心中犹豫难决,玉声公的记载,如此详细,又将这本册子,放在这样隐蔽的一个所在,决不会是一种无意识的行动。
“发现此册之后,祸福难料。”是什么意思?是肯定看到册子中记载的人,会像他一样,也到那株大树旁去求躯体的解脱?
玉声公不知成功了没有?算来只有百年,对于一株大树而言,百年不算什么,玉声公当年若成功,他的魂魄,至今还在树中?是则真正不可思谦之极矣!
(这是林子渊第二个反应,从他写下来的看来,他已经经过一定程度的思索,开始想到了一点新的问题,并不像才开始那样,抱着根本不信的态度。他至少已经想到,人有灵魂,也怀疑到了灵魂和身躯脱离的可能性。)
连日难眠,神思恍惚,愈想愈觉得事情奇怪。魂魄若能依附一株大树而存在,可见可闻,那么,灵魂是一种“活”的状态存在着。是不是一定要有生命的物体,才可以使灵魂有这种形式的存在呢?
如果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有这个力量,是不是只限于植物?如果灵魂进入一株大树,情形就如同玉声公记载的那样。如果进入一株弱草呢!又如果,动物也有这种力量,灵魂进入了一条狗、一只蚱蜢之后,情形又如何?
再如果,没有生命的物体,也可供灵魂进入的话,那么情形又如何?设想灵魂如果进入了一粒尘埃之中,随风飘荡,那岂不是无所不在?
愈想愈使人觉得迷惘,这是人类知识范围之外的事。
(这是林子渊第三阶段的思索了,一连串的“如果”表示他在那几天之中真是神思恍惚,不断在想着这个问题。从林子渊的记载,结合林老太太的叙述来看,林老太太的叙述很真实,林子渊在发现了那小册子之后的几天之中,一直思索着这个人类生命秘奥的大问题,他自然无法和妻子讨论。)
(从林子渊这一段记载来看,他已经有点渐渐“入魔”了!)
我有了决定,决定到那个有着那株大树的猫爪坳去。我要去见那株大树。如果玉声公的灵魂在那株大树之中,他自然可以知道我去,我是不是可以和他交谈呢?灵魂是什么样子的?我可以看到他?或者是感觉到他?
要是灵魂真能离开躯壳的话,我也愿意这样做。
退一步而言,就算我此行,完全不能解决有关灵魂的秘奥,至少,我也可以得到忠王的那一批珍宝,价值连城,哈哈!
(这是林子渊第四段记载。直到这时,他才提到忠王的那批珍藏,而且,还在最后,加上了“哈哈”两字。我很可以明白他的心情。人喜欢财富,在没有比较的情形之下,会孜孜不倦,不择手段追求财富,以求躯体在数十年之间尽量舒服。但如果一旦明白了躯体的短短一生,实在并不足恋,有永恒的灵魂存在,那就再也不会着眼于财富的追寻了。)
(林子渊这时,显然在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
我一定要到猫爪切去,见那株大树。忠王的珍藏,实在算不了什么,如果灵魂可以脱离躯体,那岂不是“成仙”了?
这是极大的诱惑,玉声公说:“福祸难料”我认为只有福,没有祸。不论怎样,我都要使自己的魂魄,像玉声公一样,可以离开自己的身体。就算要使身躯损毁,我也在所不惜。
我深信,只要我有这个信念,而又有玉声公的例子在前,一定可以达到目的。
不论是一株树、一块石头、一根草,或是随便什么,我都要使灵魂附上去,我相信这是第一步,人的灵魂,必须脱离了原来的躯体之后,才能有第二步的进境。第二步是什么呢?我盼望是自由来去,永恒长存。
我不惜死,死只不过是一种解脱的方式!
我决定要去做,会发生什么后果,我不知道,但即使死了,一定会有什么东西留下来。留下来的东西,必然是我的生命的第二形式。
我要留几句话给伯骏,当他长大之后,他应该知道这些,至于他是不是也想学我和玉声公一样,当然由他自己决定。
我走了。
(这是林子渊最后一段记载。)
(在这段记载之中,他说得如此之肯定,这一点令人吃惊。虽然我这时和他一样,读过了林玉声的记载,也经过了一番思索,但是却不会导致我有这样坚定的信念。或许,是因为林玉声是林子渊的祖先,这其中,还有着十分玄妙不可解的遗传因素在内之故。)
在林子渊的记载之后,还有计四叔的几句话写着。计四叔写道:“林子渊先生已死,死于炭帮炭窖,炭窖中有何物留下?是否真如林先生所言,他生命的第二阶段,由此开始,实不可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