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10)(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曲清江没有劝阻她,反而因为绣坊的经营已经步入正轨,所以她将绣坊交给洛春鸠打理后,带着小木头及虎娃跟随赵长夏再度进京。
  虎娃是她们一年前、小木头三岁的时候,在曲家的竹林里捡到的,说是捡到的,实际上是老虎叼来的,当时幼小的她在襁褓之中,被已经年迈的老虎咬着襁褓叼到曲家的竹林里,交给了正在带着小木头挖笋的赵长夏。
  养一个孩子是养,养两个也绰绰有余,所以赵长夏跟曲清江商议过后,便决定将她留下来跟小木头做个伴,乳名虎娃,大名赵杭,对外说是小木头的妹妹。
  □□对一些子嗣不多的家庭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了,因此并没有人议论她们的行为。不过她们并不希望虎娃会有一种我是被收养的,故而我不是这个家的孩子的疏离和自卑感,因而叮嘱了身边的人,莫要刻意地在她面前提及她的身世。
  一家四口这番进京,一直待到战事结束。
  大周打得李德明俯首称臣,还将曾经攻占的夏州、灵州、肃州等十几座州府给收复了。李德明被夺走夏国王的头衔,降为西平军节度使。
  至于大周跟契丹的对战则要艰难得多,不过因大周的粮草充足,跟大契丹耗得起,打了两年,契丹便有些撑不住了。
  这时,契丹又因为战事太持久,内部矛盾重重,发生了内乱,大周趁机发起猛烈的攻势,得以收复沈州、云州以南的领土。
  赵长夏一听说沈州收复了,脑海中立马就浮现了东北大米的念头。她就说,系统的流动农贸市场怎么会忽然多了十几种适合在东北种植的水稻品种,原来是系统的业务也拓展到了东北。
  于是赵长夏又主动请缨,跑到了东北去种水稻。
  这回曲清江跟小木头、虎娃没有跟着去,主要是大的战事虽然停了,可还是有些小场面的战事,赵长夏不放心。她一个人跑去那边,一来是为了试验,二来也是为了及时给守边的将士补充军粮。只有后勤有保障,武将们才能没有后顾之忧,作战英勇。
  官家封赵长夏为沈辽劝农使,升正五品的中大夫,权发遣转运使。为了让赵长夏也没有后顾之忧,官家特意赐了赵长夏一座宅子,让她安置妻女。
  赵长夏到了沈州后,先是对各地的墒情开展了调查,最后划出了合适种植水稻的区域。
  在挑选水稻品种时,鉴于天下还未完全安定,而这里又接近前线,为避免契丹派人来收购谷种,她特意挑选了杂交水稻品种,当然,其实她巴不得契丹派奸细来收购谷种,等对方种了一年,发现产量不高,甚至种不出稻谷来,那损失可就大了,矛盾还不加深?
  赵长夏只将这件事告诉官家,并且让官家别外传,以免契丹打听到这事后,不派人来收购谷种了。
  官家:
  他以为赵长夏是个老实的,只会种田,没想到种田还能给对方挖坑?
  他有些期待看到契丹发现大量购进这种杂交水稻的谷种后,发现产量少得可怜的时候的懵逼状了!
  赵长夏在沈辽的水稻种植区种出了亩产九石的喜人成果,并且她不遗余力地让人将这个消息传到契丹的上京,契丹原定的国都为大定府,不过因和大周的战事持久,被大周收复了诸多失地后,前线离大定府太近,契丹皇帝便决定迁都上京。
  听到沈辽的水稻亩产九石的诱人成果之后,契丹就如何将这份利益拿到手中一事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该攻占沈辽,另一派则认为该收购那些谷种,在自己的地盘种植。
  两派争了许久,最后决定一面出兵给沈辽制造麻烦,最好是能毁坏他们的农田,另一方面则大量买进那些谷种,尝试在沈州旁边的通州、渌州、长春州等地种植。
  三年后,大周趁契丹内忧外患之际,攻下大定府,打到上京附近,契丹不得不请和。大周同意了讲和,并以潢河为界,将潢河以南、长白山以西等几十个州府划为大周的国土。
  而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赵长夏以功迁从四品谏议大夫,权三司户部副使,从沈辽回到汴京述职。她见战事已经平定,便又请求致仕。
  官家:
  就知道你这家伙不老实,一有机会就想偷懒!
  赵长夏的理由十分充分:官家,这高产的粮食必须要隔三四年便换一批种子,否则产量依然会慢慢变低。而为了天下,我必须要将时间和心思都花在如何培养粮食种子上面,岂能因为这些政务而置天下苍生于不顾?
  官家:
  这个理由强大又充分,官家没办法,只能允许她致仕,并且给曲清江的外命妇封号也提了两阶,为令人。
  除此之外,为表恩泽,特别允许赵长夏荫补三人。赵长夏无子,因而官家考虑过后,便特赐封其女曲桢、赵杭为孺人。
  五年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