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51)(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行、不能等了。
  孩子的心理教育得赶紧提上日程!
  *
  十年后。
  康平十年,这个南迁之后更改的年号大抵寄托了帝王的心底的祈愿。
  胡虏南下侵占土地,北府六州早就名存实亡,但是昌帝在最初南迁的惶惶几年过去,发现自己的日子并没有什么变化,且有大江天险阻隔,也不必惧怕那些胡蛮子越江南渡。
  人身安全有了保证,昌帝很快就沉浸在江南美人的吴侬软语、袖底香风之中,却也不忘吟诗作画,以念韶华早逝的月贵妃连同两人那幼年即夭的孩儿,江南文人闻此,皆以情痴赞之叹之。
  倒是北地的一封捷报,终于把近些年愈发怠于政事的昌帝从美人榻上拉了起来。
  原是北地有义士组织青壮抗击胡虏,现如今已复三州,有臣上表为之请封,以正师之名,彰其复土之心。
  昌帝的面色不大好。
  不同于那些根基家业都在北方、时不时地叫嚷着要北上复土的世家,昌帝并不觉得现在的日子与以往有什么区别。他一点也不想回忆当年仓皇南下时的狼狈,若非朝中之人每隔几日都要提起一次北上,他几乎要忘却了大昌的帝都本不在此。
  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朕是这大昌的天子。
  朕在的地方,才是国都。
  但是封还是要封的。
  就算这些年再怎么懈怠,作为一个在位已有二十五载的帝王,昌帝该有的皇帝本能一点都不缺,他立刻从中嗅出了对自己的威胁。
  胡虏年年南下劫掠,却无治土之心。故而北府六州虽实已沦陷,但名义上还是大昌的国土。
  可倘若这时候突然冒出来一个人,收复了失地,那就相当于半壁江山落入人手他这个皇帝可就危险了,再者虽名为义士,但若真的收复六州之土、据北方之地,那人会对南下没有半点想法吗?或者,那真的是义士吗?
  昌帝越想越觉得心惊、越想越觉得屁股下面的龙椅开始烫人。
  不仅要封,还得赶快地封。
  越早把那支义军安上大昌的名头越好。
  不管那人到底是个什么,得牢牢的把他钉死为义士、定为大昌之臣。
  涉及了自己的安危和座下龙椅的稳当程度,无论哪一位皇帝,行动都会变得迅速起来。
  只到了第二日,使者便携封赏北上。
  可巧,这去使正是昌帝感念与已故月贵妃的旧情提拔上来的月家人。
  但是数日后传回来的消息却让昌帝惊愕不已。
  原来那位以一己之力征召青壮、收复三州的义士竟是一位尚未加冠的少年,且据使臣言,这少年眉眼竟与族姐也就是那位已故的月贵妃有七.八分相似。
  虽然使者因为不好揣测天家之事没有明说,但这些消息的含义却已十分明了。
  这位义士极有可能是十年前坠崖未死的十六皇子。
  *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