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166
  乔御觉得, 书应该卖得不错。
  因为吴玉秋表示,从几天前开始陆陆续续收到了十来封申请。
  这些小实验室和药企的地点大多在燕京、天海两地。
  经济发达的地方,医疗资源也相应地发达, 药企对市场的风向把握也更加灵敏。
  燕京协和医院。
  走廊上, 几个中年人愁眉不展。
  “老家的房子, 我已经卖掉了, 才给我老婆买了3个疗程的格卫。我闺女知道妈妈生病了家里没钱, 为了省1块钱公交费, 天天走路上下学。”
  “我爸说这病太烧钱, 不治了。但是为人子女的,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妈老汉病死……”说话的人有些想抽烟, 但是想起这是医院, 忍住了, “好在我是事业单位的,给领导请假也通过了。而且之前也匹配到了合适的骨髓,捐赠中心那边,说正在帮我联系。再花几十万, 可就到头咯。”
  欠的钱多点, 没什么关系, 还个十几年二十多年,总能还上。
  就怕最后人没了, 心里受罪。
  说完,他羡慕地把眼神投向了一边的男人:“秦总, 你儿子还好吧?”
  他羡慕的原因是, 以对方的家境, 哪怕一个月吃两盒格卫, 也算不上负担。
  燕京协和医院, 治疗过许多偏难杂症和不治之症,基本已经代表国内医疗的巅峰,常年排号爆满。许多人哪怕是削尖脑袋,也要把病人往里面送。
  秦成义就是其中之一。
  家产千万的他,在别人眼里的确算是个“x总”,不过现在也只是一个绝望的父亲罢了。
  “病情又恶化了。”秦成义谈话的兴致不高,“小满是急性白血病,又一直匹配不到合适的骨髓。孩子他妈本来就去得早,要是知道现在我把小满带成这样子,肯定会怪我。”
  不同阶层的病人家属喜欢聚在医院的某个走廊谈话的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交换医疗信息。
  哪里有可以配的骨髓,哪里有便宜一点的“印度格卫”,哪家医院的医生手术做得好……
  都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说不定哪条线索,就能让亲人、爱人或者朋友重新看到希望。
  有时候,这种走廊小会议,也会引来一些小广告和医药代表,有的有用,有的试过了,没用。
  就在家属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叫老李的夹着一大沓资料,兴冲冲地走了过来:“好消息啊!朋友们!好消息!!”
  一见他,大家不禁纷纷蹙起眉。
  老李的妻子也是白血病患者,为此,他立志于走遍大街小巷,收集各种偏方,曾经带老婆见过不少老中医。然而钱花了不少,病压根没好。偏偏每次他看见什么小广告,都变得咋咋呼呼。
  最重要的是,之前真的有病友被他的好消息忽悠过,去外地求医问药,结果回来没多久,人就没了。虽然那位病人本来就时日无多,但是其他人难免有所警惕。
  “你又有什么好消息了?”有人没好气地说。
  上次那位病人死后,老李可能自知理亏,已经好久没来过了。
  老李梗着脖子说:“我保证!这次一定是好消息。我特地把所有的什么报纸啊,新闻啊,期刊啊,论文啊,都找来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