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九十二)(5 / 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前年好不容易长为正数的余额,在去年的年终计算时,又变成了负数,等到今年年底,数字一定更加触目惊心。
  这一点就算是很有经验的夏安然也没有办法,因为宋国最近的几次战争说白了运气的成分很大,尤其是宋国拿下幽州的情况,若非正好遇到辽主逝去,其皇后又过于软弱,被萧妃夺了权,萧妃为了遏制萧菩萨哥的势力打压其一脉的武将自损筋脉,结果很有可能会不一样。
  但是在起兵之前他们本来的目标便是拿下三州,能够最后有这个结果也是意外之喜,即便还需要支付辽国岁币也值了。
  在如此情况下,如果还和辽国人谈什么战争赔款……只怕会起反效果。
  辽国的在此前传来消息,促成辽太后答应的理由很简单,有人说服她十年之后辽国现任帝王长成,届时在其执掌下夺回南京岂不美哉?
  ——虽然不知道是谁给了辽太后这样的念头,但是宋国知情者表示必须要为他上一柱清香,祝福他长命百岁,宋国需要这样的“敌人”。
  这些刚刚收回的失地能够给宋国创造的财政收入,主要还是以农耕的收缴为主,其数值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比较凄惨的,一来幽州这几年多灾,加之辽国并不如宋国那么在意农业,此处的农耕手段均有欠缺。
  再加上为了应付战争,此处的牲畜全数被征用,连耕牛也没有被放过,如今这些烂摊子自然要宋国来收拾。
  按照如今的产出……接任的官员在查阅了当地的地府制后得出结论让宋国的相关人员都要挠头。
  就此次战争发起之后的成本开销来说,想要依靠这些地方能够收缴的税负进行抵冲,起码需要十年到十五年。但事实上,在不久以前赵祯已经下令减免这些地方三年税赋以安民心。
  而在这三年里面宋国还要不停地进行投资、建设,综上所述,结论便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咱们真的不能再打啦!
  ——真的不行?
  他们家自小接受儒家教育,由文官教育而成,一贯充满儒家和平主义思维的官家,此刻用一种期待的眼神看着他新上任的宰相,而他选择的宰相包拯从刚入官场时候就以敢于直言敢于劝谏出现,此时的结果依然没有任何变化。
  不行,没钱了,再打就要动到根本了,若是再起兵事,再发生灾害朝廷就将没有余力救灾了!
  好吧,这是个大问题。
  得到了否定答案的赵祯幽幽叹息,喃喃道“看来只能留之于太子了……”
  没错,多年不孕的皇后这一次非常争气得给赵祯生了个男娃,既为嫡长,自出生便被他老子立了太子,加上这位小太子刚刚出生不久,党项便归来了一片土地,赵祯自然更加坚定自己若干年前的自我定位。
  觉得我这儿砸就是当武帝的料,嗯,我一定要努力做个文帝鸭!
  这样的心态他当然没有告诉臣子,但是哪怕不说,大宋的臣子也能从赵祯这些日子以来的种种举动读出他的心意。
  譬如包拯,现在就眉角抽搐了一下,但他忍住了什么都没说。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并不出他们预料之外,逢战必胜之后的帝王难道还能停下手吗?尤其这个帝王正在鼎盛之年,又刚刚生下王朝的继承人,完成了为帝任务的一大半之后。
  便是臣子也想要成为青史留名的名臣,但正是因为如此,方才有了如今包拯的反对。
  开疆扩土没错,守土护民也没错,帝王此前缕缕动作意图提高兵士地位和名声,已引得文臣侧目,然而看在其同时整肃军队、削减兵力,降军费开支,加之战略意图均无错,便也默认。
  后宋伐辽战全因此事为辽国挑衅在先,五路大军又已先行,面对此等情状便也只能支持。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任由帝王一路向着兴武之路走去。
  于公理,于私情,都不能允许。
  如此心态自然不能在举国因二土归拢之时提出,举国情怀如此,想要站在对立面也得看看有没有一身的硬骨头,然而拿出财政发言倒是完全可以的。
  面对臣子们这一番委婉的劝谏,赵祯亦是沉默了半响,只能暂且作罢。
  他抬眸看着两次更改后全新的地形图,目光依依不舍得在云地几州转上了几圈,最后还是下了决定。
  ——大力发展经济,努力不让他儿砸以后再为了没钱打仗而苦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