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3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我这一生犯下最大的错误。
  我没有抱怨,只是非常遗憾。
  如果当年我能学会通过表象深入思考,追寻到原理,然后以更加恒定的原理为基础,作为我思考的源点和标准,或许,我能更早一点成熟。
  当然,现在有点迟,但不晚。
  4,我分享了什么?
  这本书的主题,就是原理,是思考,是底层,是“道”。
  简单来说,大家都知道,道很牛批,但道到底是什么?没有人说。
  怎么才能通往道,也没人说。
  我不可能完结理解道,自然无法说透,只能用我微弱的一束光,照向道,不仅可能是盲人摸象,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这本书在说,那些看似枯燥空洞虚浮的哲学理论,不仅有价值,而是能实实在在应用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能形成强大的力量作用于我们这个世界。
  甚至于,当证明、数学、抽象、逻辑、公理化等等这些理论建立后,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所有的科技,都完完全全建立在这些看似假大空的哲学概念之上。
  我知道,哪怕现在大多数人也不相信这一点。
  就好比我曾经也不相信我连一道奥数题都没看明白的时候,别人能一口说出答案。
  可惜的是,我的能力有限,写得越多,越发现自己的无知与贫瘠,这才是我想要放弃的原因。
  幸运的是,我没有放弃。
  当然,我不生产原理,我只是原理的搬运工。
  5,分享的结果呢?
  这是完本感言最纠结的地方。
  我越发清晰认识到沟通漏斗的存在,无论是我与读者,还是人与人,甚至包括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一句话可能蕴含10点信息量。
  我只能知道7。
  我能学到5。
  我能讲出3。
  别人听到2。
  别人得到的可能是1。
  别人再说出口,甚至可能是-1,甚至-100,嗯,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冲突的原因。
  坏消息是,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理解彼此,更别说比理解人更难的伟大的知识原理。
  好消息是,如果我们足够聪明(笑),反复学习记忆,经历至少10次,就有可能获得完整的10点信息量。
  我原本想分享那滴智慧之泉,因为它救活了一个生活在知识荒漠的人,我。
  结果很尴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