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沧海商路笔记》后记(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侯沧海商路笔记》后记
  一、写作体系问题
  创作侯沧海之前,曾经写过《那些年》和《寻亲记》两本未完成作品。!在《那些年》的简介写着:“一个青年的奋斗和成长故事”。 《寻亲记》的简介写着:“讲述一个家庭(父母和双胞胎)聚散离合、生死相依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后来揉在一起,演变成为《侯沧海商路笔记》。
  《侯沧海商路笔记》来自于前面两个故事,最核心的主题很明确,是“一个青年以及其伙伴们的奋斗故事”。除了最核心的主题外,还讲了爱情、亲情、友情、仇恨和斗争,讲了这二十年的社会变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和风俗习惯演变等等。
  本书实则是《巴国侯氏》大系三部曲的第三部。
  第一部是《侯卫东官场笔记》,主人公侯卫东。以此为名小说共有八本,后来出了一本单行本叫《巴国侯氏》,实则是《侯卫东官场笔记九》。按照原计划,后面还有三册,但是未出版,遗憾。特别说明一点,市面的侯卫东9——16册,皆为伪书。
  本书的络书为《官路风流》。
  第二部是《侯海洋基层风云》,主人公侯海洋,以此为名的小说共有三本。后来又出了三本《巴州往事》,主人公更名为王桥。实体书《巴州往事》一共五册,只出了三册。侯海洋和王桥为同一人,《侯海洋基层风云》和《巴州往事》在故事完全连续。《基层风云》到《巴州往事》虽然是完全连续的,但是写作方向悄然发生了改变,最初设定侯海洋要成为市委书记,后来受现实原因,王桥只到县委常委便结束。
  本书的络书从王桥开始,名为《静州往事》。
  间还写了《拯救我的生活》,不在三部曲之内,是《巴国侯氏》系列作品的分枝。
  第三部是《侯沧海商路笔记》,从名字来看,本书与前两部有明显不同,脱离了官场(其实《侯海洋基层风云》大部分内容也不在官场,最终也脱离了官场,但是仍然被认为是官场小说)。为了取名字我费了些思量,后来定名为《商路笔记》,蹭了侯卫东官场笔记的热度,又主动明确类型,这样不产生歧义。
  在出版实体书的时候,出版方一航兄反复考虑,觉得《那些年》的“一个青年以及其伙伴们的奋斗故事”主题更接近我这本小说的原意,提出了“唯奋斗者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将本书大标题确定为《奋斗者》,为了与络小说保持连贯性,才加小题目《侯沧海商路笔记》,成为《奋斗者——侯沧海商路笔记》。
  第三本已经过审,很快市。全书共七本,能够出齐。
  二、《奋斗者——侯沧海商路笔记》相关问题
  在写作之时,我主要落脚点在“奋斗故事”和“成长史”两个方向,描写了侯沧海从大学毕业到成为企业家的完整过程。其故事由“大学毕业——黑河镇政府——医药代表——江南地产——沧海集团”五个部分组成,依着时间顺序推进,将个人命运和时代潮流结合起来。时代潮流影响甚至决定了个人命运,千千万万个奋斗者又改变了时代潮流。
  大学毕业——黑河政府——医药代表,这是侯沧海奋斗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侯沧海最主要的敌人是自己本身。他曾经迷茫、彷徨,失去方向,被动迎接生活一个又一个挑战。在如此压力下,很多年轻人此沉沦,随波逐流。侯沧海有勇气,最终反抗了生活,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在这里多说一句,创业艰难,十有九死,大学毕业之后一定要做好选择)。
  江南地产——沧海集团,这是侯沧海奋斗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侯沧海遭遇了强大的外部敌人——一大恶人团伙。
  首先来谈一谈黑恶势力。
  黑恶势力是黑势力与恶势力的通称,是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4个特征:1.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2.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以黑护商,以商养黑);3.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4.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庇护或者纵容(保护伞),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内或者行业内(行霸,村霸、区霸),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恶劣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发展秩序以及百姓生活,造成一定的社会恐惧感。
  有人类社会组织以来黑恶势力存在,黑恶势力是社会组织的异化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黑恶势力复活。这是社会毒瘤,危害很大,国家为了除掉这颗毒瘤,发动发数次规模很大的严打。但是黑恶势力是癌细胞一样,凶恶狡猾,并不那么容易被打死。
  小桥曾在政法系统工作八年,见识过这颗毒瘤。黑恶势力作为不可回避的社会现象,在侯沧海奋斗过程,很难避开。喜欢本书的朋友们会发现小桥略写了很多问题,很多问题一笔带过。这是有意不写,希望能够理解。
  其次谈一谈与商路有关的一些问题。
  由于书的名字为《商路笔记》,产生了一定的诱导性,不少读者朋友下意识希望看到商战。而《侯沧海商路笔记》严格意义不算是商战小说,而是一部成长小说,主要笔墨描写以侯沧海为代表的一群年轻人在大时代里的命运变化。因此,喜欢读商战的读者朋友觉得不过瘾。
  第二,全书涉及行业很多,小桥不可能全部涉猎,只能通过实地查看、专人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某些行业。
  如医药代表这个行业,小桥高时代两个好朋友都曾经是资深医药代表,一个转行,一个仍然在此行业。前些年,两个好朋友与相关人员交往时,小桥经常受邀参加,对该行业有一定了解,以其素材为基础构成小说情节(略去商业贿赂这一块,原因不细说)。如基建这一块,小桥以前长期是以甲方视角来看待问题。写小说要将甲方视角转成乙方视角(原本写基建必然涉及各部门,这也是小桥更熟悉的领域,写作时略去,原因不细说)。由于时间、精力和学识限制,没有能将各行业故事写深写透写全,这是很遗憾的事,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下一部小说应该要找专业顾问了,这样能更加深入。
  第三,关于商战。
  在写作时,小桥考察过很多企业,发现一个重要现象,企业失败往往不是外部竞争,而是来自内部原因和大潮流。通俗一点来说,国内、国际市场够大(这一点非常重要),只要自身经营得好,适应了社会发展潮流,总是能够生存下来。被竞争对手逼迫而死的企业,少之又少。
  如,乐百氏和娃哈哈是竞争对手,在产品价格、包装都有过激烈竞争。但是只要内部管理和战略方向不出大问题,外部竞争其实并不是企业生死关键因素。
  如,苏宁和国美是竞争对手,国美被苏宁赶超,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国美内斗。
  如,房地产行业,没有夺得地王的房地产企业一样能生存得很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