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攀比真能带来快乐吗?(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欣欣和老公特别下不来台,连饭都没吃完就找了个借口起身走了。其实他们也想过换套大户型的房子,可买了这套房以后,他们手里已经没有多少积蓄了,况且他们还打算要孩子,要换大房子,负担就更重了。如今,欣欣的老公见老婆在别人面前丢了面子,心里当然不是滋味,想来想去,他终于咬着牙,换了套大房子。这下面子是有了,不过,以他们现在的状况,每个月光是还贷就已经相当吃力了,至于孩子,他们连想都不敢想,所以这事只能一拖再拖了。如果当初不换大房子,两个人手里有些存款,不仅可以早点儿要孩子,还能做投资,出去旅行,尽情享受生活,何必像现在这么累呢?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有房的,看到别人房子更大,就想要大房,有了大房子,看到别人住别墅,又想要别墅。没车的,看到别人有车,就想买车,有了车,看到别人的车更好,马上又想换更豪华的……这山望着那山高,最终只能把自己的生活弄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知足常乐,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要比盲目追逐快乐得多。人要为自己而活,不要攀比任何人。别让面子阻碍我们的快乐,放下面子,才能活得轻松自在。
  ◎ 奢侈品并不能让你“高大上”
  “奢侈品”一词属于舶来词,英文为“luxury”。包括《牛津字典》在内,多部权威字典对“奢侈品”一词的定义比较中性,总结起来,奢侈品有三个属性,即好的、贵的和非生活必需的。
  从欣赏的角度来说,某些奢侈品的确非常有美感,甚至称为艺术品也不为过,不过说到价格,恐怕是大多数人难以承受的。在发达国家,人们消费奢侈品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了,除了考虑自身的购买能力以外,人们更注重的是品质和文化。与之相比,在逐渐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的中国,很多人的消费心态并不成熟,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购买奢侈品的大有人在。
  近些年来,中国人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情越来越高,很多处在拼搏和奋斗阶段的年轻人也开始热衷于消费奢侈品。
  卓先生今年34岁,是一家公司的白领,每月收入在两万元左右。按理说,在二线城市,这样的收入应该过得相当滋润才是,可卓先生直到今年才按揭买房,在此之前,他没有积蓄,一直都是“月光族”。
  由于在国外留学时接触奢侈品的机会比较多,从那时起,他就对奢侈品情有独钟了。
  参加工作以后,他买的第一件奢侈品是一个价值近万元的名牌包,精致的做工和特别的气味令他深深着迷,从那以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了。在三年时间里,他接连买了5个名牌包,其中不乏稀缺的限量版。之所以接二连三地买,是因为他喜欢与众不同,看到有人和自己拿同款的包,他心里就觉得不舒服。
  除了名牌皮包以外,卓先生对大牌的衣服、鞋子、首饰和护肤品也很热衷,三年时间,他在奢侈品上的消费已经超过了30万元。
  最近,他在市区繁华地段买了一个小户型的公寓,每月要还房贷近6000元,如果再像以前那样买奢侈品就供不起房了,于是,他痛下决心,要戒掉购买奢侈品的瘾。可用惯了奢侈品的他,对那些便宜的东西根本就看不上眼了。直到这时,他才深有感触:太早接触奢侈品没有好处,一来财力上撑不住,二来用惯了真的很难戒掉。
  用自己赚的钱去买一件品质上乘、自己又非常中意的东西,通过自我包装获得别人的尊重,这是无可厚非的。要是不顾自身的经济条件,花几个月甚至大半年工资去买一件奢侈品,难免会使自己的生活陷入窘境。奢侈品也许能给人带来幸福感,但这种感觉是短暂的,也是不牢靠的。一个人的消费方式应该和自己的经济能力相匹配,如果财力有限,还一味追求奢侈品,只会使自己沦为它的奴仆,更有甚者,还会为之付出沉痛的代价。
  近期,有一则题为“挪用公司220万元竟为买奢侈品”的新闻报道:
  小娜今年29岁,在一家公司任会计。一天,大学同学通知她去参加同学聚会,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上大学时,她就是全校公认的美人,再加上打扮入时,许多男孩都把她当成女神,女生们有的羡慕,有的忌妒,总之,她在所有同学眼里都是光彩照人的。可没想到,这次聚会竟令她颜面尽失。
  小娜发现,一些在大学里并不引人注意的女同学,现在一个个都变得趾高气扬的,她们要么是有份体面的工作,要么是嫁了个有钱的老公,谈论的焦点多半集中在名牌首饰、衣服、化妆品、皮包等方面。虽然小娜一向注重打扮,但跟她们身上光鲜的名牌相比,还是觉得矮人一头。看着从前总围着自己转的同学,现在都向有钱人靠拢了,一向是众人焦点的小娜心里非常不平衡,可她能怎么办呢?就凭她每个月的那点儿工资,连个名牌包都买不起。
  一次做账的时候,她不禁动起了邪念。她利用公司的财务漏洞,在账面上做了些手脚,挪用了几万元钱买了一身名牌衣服。由于公司后来也没发现,小娜的胆子便越来越大,挪用的钱也越来越多。一天,财务部经理通知小娜给客户汇款100万,小娜不禁傻眼了。此时,她已经挪用了200多万公款,公司的账户里只剩下几十万,根本无法给客户汇款。见事情瞒不住,小娜无奈之下,只能想办法拖延。她说客户信息有误,但谎言很快被财务主管拆穿了。
  接着,公司老总亲自对小娜下了通牒,限她在一个礼拜之内把亏空的钱补上,可那些钱早被小娜挥霍一空,哪里还得上呢?公司见联系不上小娜,便报了警。最终,警察在小娜的家里找到了她,只见她的床上到处都是名牌包,除此之外,她家里还有好几个衣柜和鞋柜,里面都是名牌衣服和鞋子,好几件还是知名大品牌的当季新款。
  据小娜说,是那次同学会让自己对奢侈品着了魔。起初,她挪用公款的时候难免胆战心惊,但当她穿戴一身的奢侈品出现在同学面前时,那种受人瞩目的感觉足以令她把所有罪恶感抛在脑后。
  小娜因涉嫌挪用资金罪被警方刑事拘留了,等待她的后果可想而知。
  小娜的悲剧,不禁令人联想起《孔雀爱尾》的故事:有一只美丽的雄孔雀,它有一条能令所有画家都钟情的美丽尾巴。这只孔雀生性爱忌妒,见到衣着华丽的人,就忍不住追过去啄人家。孔雀极其珍视自己的尾巴,不管在哪里歇脚,总要先把尾巴安置好,才能安心休息。有一天下雨,孔雀见尾巴被雨水淋湿了,就停下来避雨,这时,猎人瞄上了它,举着枪向它逼近,孔雀因为舍不得尾巴被淋湿,说什么也不愿飞走,结果被猎人捕获。
  为了没有意义的东西,虚荣的孔雀失去了自由和生命,虚荣心的危害可见一斑。
  人的自尊不是通过物质来维护的,如果自尊心扭曲,就会变得虚荣,从而陷入盲目攀比的泥潭,久而久之,难免失去自我。与其去争虚幻的面子,不如努力去充实自己的内在。
  ◎ 当孩子也成了攀比的工具
  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几个孩子在一块儿玩耍,有个孩子唱了首歌,得到了大人们的赞美,于是,其他孩子的父母也要求孩子唱歌。听话的孩子纷纷表演起来,可有的孩子就不那么“听话”了,不管父母怎么诱导,孩子就是不愿意配合。于是,父母变了脸色,严厉地指责孩子:“你到底唱还是不唱?再这样不听话,我生气了啊!你们看看,这孩子就是胆子小,真没用……”
  父母数落孩子,觉得别人的孩子都表演了,自己的孩子如果不表演,别人一定误以为孩子不会。同样是孩子,比别人差怎么行呢?事实上,你的孩子是否会唱歌,人家根本没那么在意,你跨不过去的只是自己的面子。
  刘女士的女儿乐乐今年上五年级,学习钢琴已经四年,现在水平也不错。在乐乐上四年级的一次年级演出中,刘女士坐在最前面,女儿一袭长裙,陶醉的表情以及优雅的动作,加上动听的琴声,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喝彩。刘女士拍了女儿弹奏的照片发到朋友圈,没多久就获得几十个赞。刘女士陶醉其中。
  但前段时间的一次班级活动让刘女士很困扰。数周之前,乐乐的班级组织了一场活动,不少“身怀绝技”的孩子都表演了自己拿手的节目,口琴、武术、小提琴,种类多样,但乐乐却因为班级无法提供钢琴,自己家的钢琴也无法搬到学校来而不能够表演才艺,闷闷不乐了好多天。
  刘女士很郁闷,本来打算好好打扮一番,前往女儿的班级接受众多家长的称赞,结果没去成。让孩子学钢琴的初衷是陶冶情操,那些会弹钢琴的女孩气质文雅高贵,刘女士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也能有那样的气质。可她现在越来越懊恼了,不为别的,就是因为钢琴太大,没办法轻易在众人面前施展。
  不少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报无数兴趣班,想让孩子事事都做到最好。但这样的苛刻教育,会促使孩子产生不现实的完美心理,对自我价值心存疑惑。如果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做事生怕自己给父母“丢人”,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爱攀比的家长培养孩子,大多数时候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自己。名义上是爱孩子,实际上是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的焦虑,或者发泄不满。这时候,孩子在父母眼里不是一个需要爱护的人,而是一件供人观赏的东西或者一件商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