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吴玠鏖战白马岭(1)(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浚和曲端为战事而争执的情景,足以证明,南宋初期文官和武官的矛盾。
  大宋建国后,赵匡胤一处“杯酒释兵权”的计策,未动一兵一卒,便让权高位重的武将交出兵权,这是赵匡胤的英明和果毅。
  然而一百多年后的南宋就不一样,西军和北军基本上是各路诸侯各自为阵;有军队就是山大王,什么朝廷的高官、宰相、甚至皇帝,你对我不仁;我就对你不义。你把我逼得急了,我就自立为王;还可以投靠敌帮,谋取高官。
  在这种客观形势存在的情况下,朝廷对各路诸侯也不敢矫枉过正;这样以来,更就加重了各路诸侯的骄性和难以束缚的狼性。
  曲端一个泾源路经略安抚使,就敢不服从陕西六路节制使王庶;就是王庶手中没有军队,只是个能发号司令的“光杆司令”。
  曲端还夺了王庶的音信,甚至要将他杀死。
  朝廷和武官的矛盾日渐突出,这也是为什么宋高宗后来要褫夺岳飞等将领军权的原因。
  上千年来,后世人一直咒骂宋高宗,其实那是后世人并不了解南宋政权建立后,面对强大的敌人金国,武将不听朝廷法令,拥兵自重的具体情况。
  宋高宗钦命张浚为川陕京湖四省宣抚处置使,目的就是节制山西各路诸侯,听从朝廷法令。
  然而张浚却遇到对手曲端,曲端在逼走王庶后;还想在张浚面前故伎重演;张浚如果能将曲端这匹又踢冲又撞的踢骡子驯服了,对陕西六路诸侯,以及全国的武将,都是一个震慑……
  可是事情都有两面性,曲端敢在上司面前提出自己的简介,刚直不拗,也是他的优点和性格使然。
  当然了,从当时宋金两军的实力分析,曲端的“按兵据险,先行防御,尔后反击”的战略也有可取之处。
  但大宋自“靖康之乱”,一直被金兵赶着追打,急需一场大规模的战役灭灭金人的威风;张浚主张和金兵决战,便是扼住金兵气焰的一种方略;这也是高宗皇帝和众多大臣的主张。
  即便大兵团作战未能取得预想效果,对金人来说,也是一个震撼。
  基于这种观点,张浚才坚决反对曲端“一二年后在和金兵决战”的设想。
  张浚在推举吴玠为元帅的事情上已经原谅过曲端一次;但曲端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上司的底线,不由得让张浚想起陕西六路节制使王庶的遭遇;因此上,张浚怀疑曲端有反心!
  张浚的疑心无疑是捕风捉影,曲端尽管固执己见,可说他有反心,就有点小题大做,莫须有了。
  就在张浚紧锣密鼓地部署大战之即,金兵完颜娄室部却对陕州发起进攻。
  陕州就是后世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完颜娄室在陕东被吴玠打败后,和儿子完颜活女逃脱出去,重新聚集兵力后,经过短时间的恢复,重新走上杀戮之路。
  陕州为中原通往关中的战略通道,这一次;金军三路攻宋,娄室部由山西出同州渡河,攻占同、华各州及潼关;陕州守将王瓁自动放弃抵抗,走入四川。
  石壕尉李彦仙以计收复陕州,朝廷遂命他为知州兼安抚使;开封、洛阳等地士民争相来归。
  解州邵兴部义军五千人亦受李彦仙节制,军势大振。
  李彦仙在陕州积极备战,修城疏堑,利器械、积粮食、鼓士气,人心坚固可用。
  这年十二月,金军完颜娄室部全力围攻陕州,欲先下陕州然后并力西向。
  李彦仙向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报告,要求骑兵支援,并提出撤出陕州、避实击虚的作战方针;张浚不从,李彦仙乃决定死守。
  完颜娄室将金军分为十队,一队攻一日,轮番进攻,使用了鹅车、天桥、火车、冲车等多种攻具。
  李颜仙率领城中军民英勇奋战,前后与金兵交战二百余次。
  李彦仙身先士卒,城内军兵同甘共苦;粮尽,士卒们煮豆为食,李颜仙只取豆汁自饮。
  金军以富贵诱降,李彦仙即斩其来使。敌兵益多,而宋援兵不至。
  金兵攻下城池,军民坚持巷战,李彦仙负伤后殉难,部将陈思道等五十一人皆与之同死,无一人投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