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5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王闭嘴了。可也有八分确定,父皇不会真治兴宁伯的罪。这样的语气态度,分明是对“自己人”才有。
  “陛下容臣禀奏,臣上交铁券,实非对陛下不敬,臣万万不敢!”
  “那是为何?”
  “陛下,臣起于布衣,仰赖陛下厚恩方有今日。”
  朱棣脸色好了些。
  “臣幼时,多闻师长教导,又在燕中闻陛下箴言,深知勤学苦读,勤练武艺,学得一身本事,兼之脚踏实地,方为立身根本。祖宗荣耀或可托庇半生,却不能保全万世。”
  朱棣缓缓点头,类似的话,他的确说过。
  “蒙陛下赏识,臣以草莽得官拜爵,使先考寡母得荣,兄长得封。乡里也得荣耀。然臣亦知,事有两面。一人荣耀一门,一门荣耀一宗,于家族子弟而言,是幸事,却也潜藏危机。”
  “哦?”朱棣目光一凝,“此言何为?莫非官爵荫佑子孙倒是错了?”
  “陛下,臣以为,人有惰性。一代荣,不意味世代荣。臣不敢比勋贵世家,却也愿家族中人能世代耕读,保存根本,以学上进。陛下所赐铁券,于臣而言是莫大荣耀。然臣无法保证,族中子弟皆勤学向善,旦有不肖子弟以身试法,得铁券庇佑,将何以对苦主?”
  朱棣眉头拧了起来。
  “若后代子孙不求上进,耽于享乐,只以夸耀祖宗功业为荣,不以不学无术为耻,文不能成章,武不能上阵,不知田桑,不晓饥寒,长此以往,家族何以承续?”
  朱棣的神色愈发严肃,朱高燧也肃然端坐,目光炯炯。
  “臣此生不会有子,亦不会收嗣子。然臣有兄长,几年后或可有侄子、侄孙。臣不愿家中子孙不求上进,成蠹禄之辈。臣请陛下收回铁券,再请陛下明令,臣之爵位不传侄,不传侄孙,不传族人。孟氏子弟若要晋身,需凭真才实学,闯出一个前程!”
  一口气将话说完,孟清和跪地顿首,只待永乐帝发落。
  室内很静,落针可闻。
  良久,朱棣猛然一拍圈椅扶手,“好,朕准了!”
  堆积在头顶的压力骤然消散,紧绷的神经也瞬间放松。
  孟清和用力闭眼,再睁开,清楚知道,这一关,他终究闯过去了。
  门外,沈瑄一身绯红公服,双唇紧抿,目光愈发深邃。
  杨铎侧立一旁,眸光微闪,开口道:“国公爷令人羡慕。”
  沈瑄勾了一下唇角,“多谢。”
  杨指挥的话,有些没头没尾。定国公的回答,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
  当场的锦衣卫和国公亲卫,却都不由自主退后半步,莫名觉得,定国公和杨指挥的身边,煞气有行,很不安全。
  永乐帝回宫后,当即下旨,收回兴宁伯功臣铁券,并表彰兴宁伯忠义。
  闻听天子收回兴宁伯铁券,却无处罚,反而多有奖赏,京中顿起一片哗然。
  与此同时,运送玉米土豆的海船已达天津。
  港口处,一辆辆牛车和马车排开长队,等着领取种子。
  船上除运粮官军之外,还有三名宦官,下船后,由边军护送前往兴州卫。
  很快,在兴州卫屯田的孟清江接到敕令,授其为从五品副千户,调往保定府皇庄,领一处皇庄护卫。在北京的孟清义获赏良田五百亩,宝钞六百贯,布帛百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