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战损失不可谓不大,伤亡近两千余人,阵亡及重伤员近三百,虽然不致命,却丧失了战斗力的也有五六百。更大的麻烦是遭受蜀军反扑,重弩手损失近半,大量重弩被毁。
  虽然张玄没有明确指责谁,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孙权轻敌,在没有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登上刚刚夺得的阵地,遭遇对方有预谋的反扑,是失利的关键。
  孙策气得无语。亏得孙权已经在一个时辰前被送走了,否则他真想问问孙权是怎么想的。
  战斗还没结束,你跑到战场上去得瑟啥,摆造型吗?
  孙策有种感觉,孙权可能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否则黄权不会挖个坑专门等他。从整个战斗的过程来看,孙权一直被黄权牵着鼻子走,主动跳进了坑。
  生气亏生气,战事还没结束,孙策随即召集文武议事。
  得知孙权惨败,身受重伤,几乎所有人都很意外。身为万人将,身边有千余装备堪比武卫、武猛营的亲卫部曲,孙权怎么可能受伤,而且是重伤?这不是意外,这是作死啊。
  不过没人指责孙权。不管怎么说,孙权毕竟是陛下的亲弟弟,尊贵的长沙王。
  众人默契的将重点放在了后续安排上。
  一场意外的惨败,让众人都谨慎了许多。如果说之前黄忠在宣汉一带受挫因为太远,很多人没有直观感受,这次身在战场,绝大多数人都亲眼看到了地形的影响,如今军械、装备堪比中军的长沙郡国兵又遭受重创,没人敢再不把战争当回事。
  但是也没人认为应该放弃,撤军是不可能的事。围攻益州之势已在,这时候撤军岂不是看着别人立功。
  反复商讨后,沮授拿出一个方案:全面对峙。
  具体而言,就是将大军沿摩天岭阵线铺开,选取多个进攻点,由不同的将领负责。
  摩天岭后面就是鱼复城,曹操不会轻易放弃,他又有足够的兵力,可以不留任何空隙的防守。但这近十万兵大部分是大族部曲,虚有其表,很多将领就是家主,并没有真正的战场经验,也不可能每个人都像黄权一样善战。
  论将领的整体水平,吴军的优势很明显。一旦有人试出薄弱点,取得进展,立刻调整重心,加大攻击力度,争取突破一点,进而击溃整个蜀军战线。
  沮授的这个建议取得了一致认可。
  孙策的目的就是练将,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将领实战,学习掌握这种不利地形下如何作战。沮授的方案无疑是最贴合他心思的。从整个形势来看,这个方案也是充分发挥了己方的优势。
  诸将不愿轻退,都想克敌制胜,至少要有个尝试的机会。沮授的方案很公平,按战绩轮换,能者上,不能者下,打赢了,立功受赏。就算没打赢,至少也能积攒一些实战经验。
  兵练得再好,也要不时的见见血。总不见血,练不出真正的精锐。
  将领同样如此。久不临阵,有些感觉会钝化,也容易沦为纸上谈兵。
  首战的任务落在了前将军朱桓的肩上。他将主持摩天岭的战斗,以一月为期,一个月后由右将军纪灵轮替。主持战事的期间,随营军师要每天撰写战纪,报送行在,由军师处审阅,然后分发诸将,共同参考学习,从中借鉴,同时也是一种督促,让每个人都提高警惕,不要再出现孙权那样的低级失误,留下笑柄。
  接受任务后,朱桓迅速起程,带着五千中军将士赶往摩天岭。
  孙策本人也没闲着,命令中军水师逼近瞿塘峡,寻找战机。
  ……
  黄权反击得手,重创孙权,吴军被迫暂时后撤,在蜀军中引起了不少的轰动。
  尤其是黄权将吴军俘虏和缴获的甲胄、军械、旌旗送到中军时,更是观者如堵,各种羡慕嫉妒恨。
  在此之前,诸侯与吴军交战,能取得类似战绩的唯两人而已,故魏国之将张郃,今蜀国之太子曹昂。如今再加算上黄权,一共三人。
  三人之中,两人在蜀,这不是蜀国命不当绝的象征吗?
  蜀军士气大振,曹操却是有苦说不出。
  胜利固然能振奋士气,却不是双方实力的真实体现。黄权是蜀军年轻将领中的佼佼者,孙权却早已证明了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万人将,如果他不姓孙,根本没有机会指挥这样的战斗。德不配位,任过其能,受挫是迟早的事,只不过遇到黄权,这一跤摔得狠了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