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到这里,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看向了冯生,冯生站在原地,整个人都僵住了,脸色又红又白,难看至极。他今朝这件事,显然是办砸了。
  赵曜听完了这一整场大戏,一边示意准备离开,一边笑意满满地看着沈芊:“你这日这番话倒是厉害,这悦然居本就是学子聚集之地,想必不久之后,这段话就该传遍京城了。”
  “那正好,也不枉费我这难得的灵光一闪。”沈芊哈哈一笑。
  “毒舌的功力果然是天生的,之前那些胡言乱语,你都能说得振振有词,今朝你还站在家国大义上……啧啧,幕后之人可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赵曜边摇头,边笑着站起身。
  高齐推开门走进来,对两人点点头,显然是已经结好账了。沈芊便也跟着一道站起身,一甩衣摆,撇了撇嘴:“这还算毒舌啊?我已经很口下留情了。”
  “哦?那不留情的话,你想说什么?”赵曜牵着她的手,两人走出门外,走到了二楼的过道上。
  堂下众人的目光立刻被集中到了两人的身上,沈芊压低了声音:“要我说,这帮人口口声声宣称自己学的是孔孟之言,结果呢?孔夫子强调了多少遍中庸之道,这帮人还不是天天非左即右?倒也好意思厚着脸皮说自己身负天道,啊呸!”
  “哈哈哈!”赵曜忽然仰天大笑起来,在所有人目光之下连连抚掌,“夫人这话,妙哉,妙哉!”
  堂下众人眼睁睁地看着这对夫妻走过走廊,从另一边的楼梯下楼离开。所有人都有些怔愣,或许这些人都为曾见过帝后容貌,但到底都有些出身,一眼就能看出两人非富即贵,再瞧瞧后头跟着的那群便衣侍卫,一个个都如利剑出鞘,显然不是一般人家养得起的。即便是几个出身不错的学子,也暗自审度着自家是比不上的。
  静了片刻,整个悦然居骤然爆发出讨论之声,这场发生在所有人眼前的术道之争,果然如赵曜所料,很快就传遍了京城。
  作者有话要说:  话说术道之争这个,之前听智库开党课说的哈哈,现在对这个问题倒也挺看重的。
  第153章 出兵鞑靼
  术和道, 在大周这样的朝代,其实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的,孔孟之道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所谓的术,不管是技术还是科学,都并不足以让人看重。若还妄图去和大道之学争一争, 那就更是可笑了。
  不过悦然居发生的这场辩论, 却还是很快传遍了京城, 众人津津乐道地猜测冯生是何人,那位夫人又是何人, 在考试的紧要关头发生这件事,是否有什么阴谋等,倒是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去关心那场辩论的话题。
  直到, 这一次贡生参加了殿试, 正巧,当时悦然居里看热闹的考生也有两三人考中了贡士, 到了殿试抬头一看, 傻眼了。
  赵曜也是不嫌事大的,殿试的最后一题,他直接就问了这些贡生对火器的看法、以及对术道两方的看法。这一下,在场所有人都想起了那一场发生在悦然居的大戏。殿试的这一遭, 真正地把技术这一个概念推广到了全国,而那几个得见帝后真容的贡生们又都震惊地说出了两人的身份,这一下, 天下可都炸开锅了。
  悦然居那番话出自普通贵妇人之口和出自皇后娘娘之口,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效果,更别说当时陛下曾抚掌而赞。虽然说这次的殿试,有一名坚持“道”而不认同“术”的考生也入了三甲,但天下学子还是知道陛下的倾向。这世上,哪个饱读诗书的学子不想入朝为官、平步青云?知道了陛下这么明显的政策倾向,自然有的是人往这个方向去琢磨。
  一年时间,各地府衙里头,精通水利、农耕技术、兵器制造的年轻小吏和主簿一下子就多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各地的官员在考虑自己政绩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地将当地科技发展情况写入例行汇报中。
  这风气的形成,还真起了不小的最用,各地关于农具和水利器械的改革,一下子就盛行了起来,各地有需求,自然也有商家跟进,再加之赵曜也着令工部的官员要多关注地方上的此类改革,及时地将真正有用的发明推广开来,所以一时之间,民间发明之风盛行。
  当然,这里头真正引起了一定轰动的发明,来自江南。一年的海上贸易,让国库立刻丰盈起来,而同样的,也带动了江南及周边等地的飞速发展。大周最出名的拳头产品,无外乎就是丝绸、茶叶、陶瓷器,正好,这些东西,江南都有,质量还都不错。故而江南,又是港口,又是货源地,富商们赚得盆满钵溢,老百姓也一下子多了许多收入,尤其是江南的劳动妇女们,很多都走出家门,做绣娘、做织娘、采茶叶,一下子就给家里增加了很多收入,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便是封建观念横行的古代,这条根植于生存本能的原则还是能起很大作用的。
  江南之地,自古以来就有女性做绣娘、织娘赚钱养家的,所以相对而言,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本就稍比其他地方要好些,而现在因为海上贸易的推广,所需的丝绸、茶叶成倍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一下子巨大了起来。特别是一些技艺精湛的绣娘们,各家都抢着要,给出的工资待遇,自然也是极为可观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对女性束缚较少的社会环境,这项轰动大周的纺织机发明,才得以诞生。发明这个纺织机的,正是一个普通的织娘和她的木工丈夫。大周原本的织布机是前朝黄道婆发明的织机,在本朝这种织机得到了大力推广。这种织机是脚踏式的,最多为三个纱锭,也就是可以同时纺三根线,但这刘姓织娘不满足,她想往织机上装更多的纱锭,想着能同时纺更多的纱线就能赚更多的钱了。这一琢磨两琢磨,这对夫妻还真琢磨出了能装十个纱锭的织机。
  他们俩也聪明,还想到把织机卖出去,正巧,现下浙江的布政使是田沐阳,他了解到这一发明后,立刻意识到这东西极为有用,不仅立刻往上写了奏折,还帮助在江南地区推广新式织布机,让整个江南地区的布匹产量翻了数倍。
  看到这样的情况,沈芊自然是无比欣喜,她来到这里之后的两大愿景,一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最好能为推动大周的工业化进程奠定基础;二便是提高女性社会地位,解除社会束缚和社会歧视。虽然要做到这两点,难如登天,可能她这辈子都未必能够看到任何成果。但江南织造的这一次变革,让她一下子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为这样的曙光,当浮三大白!
  “来,儿子,咱们庆贺一杯!”沈芊握着个小酒杯,摇头晃脑地碰了碰儿子的小手,喜滋滋地喝了一口。
  小康宁已经一岁了,虽然还要人抱着,但已经咿咿呀呀得很能说话了。这不,被自家母后调戏了,他立刻皱着小眉头,咿咿地要扑过去抢沈芊手里的酒杯,那小眼神儿好似在埋怨自家母亲不跟自己分享好东西。
  小孩儿这个时候,正是逗起来最有趣的时候,毕竟不会说话,就算被爸妈逗弄地委屈了,也只能“哇哇”地大哭。这娃那恶趣味的爹就最喜欢逗弄儿子,每次不把儿子逗哭就不算完事,每日一逗儿子,几乎成了赵曜的人生乐趣。
  至于孩子的娘嘛,在孩子爹面前还是很正经,每次都帮小康宁伸张正义,帮他揍他那不靠谱的爹,但是私底下……嗯,儿子真好玩。
  小康宁不停地想拽沈芊的手,抢她手里的酒杯,沈芊拿着杯子左晃右晃,惹得儿子的小脑袋也跟着左转右转,那模样,就跟一只咪呜呜的小猫咪似的。
  沈芊逗逗他,又不给他,小家伙终于委屈了,乌溜溜地眼睛瞪着她,小鼻子一抽一抽的,“哇哇”地开始哭了起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