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3 / 4)
而且从武媚娘开始进宫之时,李治和世家望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当时读者们还只是在想,啊,又有大臣对李治后宫宠爱咱女主不满了,看来李治的“荒唐”还是有明眼人看不惯啊。可怜的忠臣。
但现在他们才思考,一个大臣,怎么知道皇帝后宫中哪位女人被宠的多一些?而一个大臣,有什么立场去劝说皇帝多睡哪个女人少睡哪个女人?
即使这大臣中有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但李治毕竟是皇帝,长孙无忌怎么能向教导晚辈一样教导李治?这口气都不对。
长孙无忌在最初出场,李世民还在的时候,他在李世民面前,可不敢摆大舅子的威风吧?
后来有些厉害的读者把几个剧情中,对李治干涉比较多的大臣全列出来,然后惊讶的发现,这些大臣的籍贯,无一例外是那几个世家贵族集团的。
特别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
大臣褚遂良在劝说时的说辞,更加让读者明白了,这根本不是皇帝后宫私事。
“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
说白了,这些大臣并不是真的对武媚娘多不满——武媚娘现在也就是个后宫嫔妃,在后宫一亩三分地争争宠而已。他们只是对武媚娘出身的阶层不满。伏请妙择天下令族——皇帝陛下你可以换皇后,但是请从世家大族中找皇后吧。
若武媚娘也出身关陇集团,这些人才懒得管这些事。
太原王氏又不是他们家,谁当皇后,只要代表世家的利益,都成。
但皇帝陛下要立一个庶族女子为后,就是不可以。
李治召集的几位元老,关陇集团的诸遂良和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其余几人则沉默不语。他们都看清楚了。李治说是易后,实际上终于忍无可忍,要对关陇集团下手了。
果不其然,李治力排众议立武媚娘为后没多久,长孙无忌和诸遂良相继被贬官,不久都死了。
这一段剧情中,武媚娘就是打个酱油,主角是李治。读者们看得爽的飞起。果然朝堂斗争还是比宫斗看起来更爽。
武媚娘也并非在其中没有着墨。她虽然对这次朝堂时间只是起一个背锅作用,但在李治每一条政令颁发的时候,武媚娘,都在听、在学、在思考。
现在的武媚娘已经慢慢从后宫女子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开始期盼更广阔的天地,开始想要攀登上更高的地位。
当李治终于乾纲独断之时,武媚娘看在眼里,心里也渐渐燃起火苗。
我也想这样。处理政事,掌管国家大事,可比只在后宫争宠,考虑生个儿子继承皇位要舒坦的多。
而当武媚娘自己根据李治的动作而思考出来的结果,与李治后续处理相符时,武媚娘不由觉得,自己也有这方面的才华,自己并不输于李治。李治可以,那她是否可以?
武媚娘当了五年老实皇后,和李治感情越发融洽,再加上武媚娘娘家没什么大的势力,李治对她的信任也越发浓厚。
李治却不曾想到,对李家皇位的威胁,并非来自武媚娘的娘家和娘家代表的利益集团,而是来自于武媚娘本人。
当五年之后,李治换上风眩症,精力不济时,武媚娘终于开始露出野心,介入政事。
这个剧情是《凤皇》这本书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也是《凤皇》剧情真正的开始。
前半部分,武媚娘还只是一个和大部分女频小说中的女主一样,眼界仅限于后宫和男人的传统古代女性。
后半部分,才是武媚娘真正开始展现其华国古代唯一女皇帝实力和魅力的时候。
虽然题目和文案已经剧透了武媚娘肯定会登基为帝,但女皇的题材女频也不是没写过。这些女皇帝,要么是自己打出来的天下,要么本身是公主。而嫁进皇家的女人,垂帘听政,掌握实际政治权利的多——比如上曰那本小说的女主。但直接自己通过非武力方式登基的还没有过。
因为古代是一个男权社会,又有很浓厚的忠君思想。在这种前提下,改朝换代都是一件难事,更何况还是女子。
所以即使在现在,读者们都还在揣测,武媚娘是如何登基。 ↑返回顶部↑
当时读者们还只是在想,啊,又有大臣对李治后宫宠爱咱女主不满了,看来李治的“荒唐”还是有明眼人看不惯啊。可怜的忠臣。
但现在他们才思考,一个大臣,怎么知道皇帝后宫中哪位女人被宠的多一些?而一个大臣,有什么立场去劝说皇帝多睡哪个女人少睡哪个女人?
即使这大臣中有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但李治毕竟是皇帝,长孙无忌怎么能向教导晚辈一样教导李治?这口气都不对。
长孙无忌在最初出场,李世民还在的时候,他在李世民面前,可不敢摆大舅子的威风吧?
后来有些厉害的读者把几个剧情中,对李治干涉比较多的大臣全列出来,然后惊讶的发现,这些大臣的籍贯,无一例外是那几个世家贵族集团的。
特别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
大臣褚遂良在劝说时的说辞,更加让读者明白了,这根本不是皇帝后宫私事。
“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
说白了,这些大臣并不是真的对武媚娘多不满——武媚娘现在也就是个后宫嫔妃,在后宫一亩三分地争争宠而已。他们只是对武媚娘出身的阶层不满。伏请妙择天下令族——皇帝陛下你可以换皇后,但是请从世家大族中找皇后吧。
若武媚娘也出身关陇集团,这些人才懒得管这些事。
太原王氏又不是他们家,谁当皇后,只要代表世家的利益,都成。
但皇帝陛下要立一个庶族女子为后,就是不可以。
李治召集的几位元老,关陇集团的诸遂良和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其余几人则沉默不语。他们都看清楚了。李治说是易后,实际上终于忍无可忍,要对关陇集团下手了。
果不其然,李治力排众议立武媚娘为后没多久,长孙无忌和诸遂良相继被贬官,不久都死了。
这一段剧情中,武媚娘就是打个酱油,主角是李治。读者们看得爽的飞起。果然朝堂斗争还是比宫斗看起来更爽。
武媚娘也并非在其中没有着墨。她虽然对这次朝堂时间只是起一个背锅作用,但在李治每一条政令颁发的时候,武媚娘,都在听、在学、在思考。
现在的武媚娘已经慢慢从后宫女子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开始期盼更广阔的天地,开始想要攀登上更高的地位。
当李治终于乾纲独断之时,武媚娘看在眼里,心里也渐渐燃起火苗。
我也想这样。处理政事,掌管国家大事,可比只在后宫争宠,考虑生个儿子继承皇位要舒坦的多。
而当武媚娘自己根据李治的动作而思考出来的结果,与李治后续处理相符时,武媚娘不由觉得,自己也有这方面的才华,自己并不输于李治。李治可以,那她是否可以?
武媚娘当了五年老实皇后,和李治感情越发融洽,再加上武媚娘娘家没什么大的势力,李治对她的信任也越发浓厚。
李治却不曾想到,对李家皇位的威胁,并非来自武媚娘的娘家和娘家代表的利益集团,而是来自于武媚娘本人。
当五年之后,李治换上风眩症,精力不济时,武媚娘终于开始露出野心,介入政事。
这个剧情是《凤皇》这本书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也是《凤皇》剧情真正的开始。
前半部分,武媚娘还只是一个和大部分女频小说中的女主一样,眼界仅限于后宫和男人的传统古代女性。
后半部分,才是武媚娘真正开始展现其华国古代唯一女皇帝实力和魅力的时候。
虽然题目和文案已经剧透了武媚娘肯定会登基为帝,但女皇的题材女频也不是没写过。这些女皇帝,要么是自己打出来的天下,要么本身是公主。而嫁进皇家的女人,垂帘听政,掌握实际政治权利的多——比如上曰那本小说的女主。但直接自己通过非武力方式登基的还没有过。
因为古代是一个男权社会,又有很浓厚的忠君思想。在这种前提下,改朝换代都是一件难事,更何况还是女子。
所以即使在现在,读者们都还在揣测,武媚娘是如何登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