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更要命的是,国孝来了。
  其实,对于巨商来说,国孝根本就算不了什么的。巨商底子厚,门路也多,不可能紧盯着一笔生意来做的。像罗家,倒霉就在于他们把所有的资金压到了蜀锦上头,假如是往年遇到了国孝,他们根本就不惧。
  反而像一些小商人,一旦遇到措手不及的打击,极是容易翻船。而甄家,就是属于那种能耐不够、运气不好,本人还贪心不足的倒霉蛋。
  甄家接触的生意本来挺杂的,可自打接上了府城的人脉后,就一心想往精了做。他们除了要维持原先的生意外,还在年初时,盘下了好几个铺子,专做锦缎和银楼的买卖,走的还是高端路线,起码放在县城里算是高端的了。
  结果就无需多言了,来年是国孝。
  锦缎庄子和银楼本就是极为压本钱的买卖,偏生他们家又没有太多的资本可以挥霍,冷不丁的遭遇了这事儿后,简直就是毫无生路可言。
  第68章
  就在整个生意圈子逐渐转凉之际,魏家这头倒是迎来了一个好消息。
  年关里,魏钰娘又诞下一子,母子平安。
  接到消息后,罗氏是一叠声的念佛,直道谢天谢地。略缓了缓后,她就命人准备洗三之礼,盘算着亲自去苏家贺喜。不过,他们本地的习俗是,未嫁女子不可探视月子里的女人,锦娘是去不成了,倒是可以带上娇娇。
  很快,继罗氏之后,娇娇也得到了音讯,她倒是没什么需要准备的,罗氏必会将一切都准备就绪的,只需要到时间了跟上即可。
  话是这么说没错,实际上娇娇还是准备了几样精巧的小礼物,人家缺不缺是一回事,她送不送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好在洗三礼本就不需要太过于厚重,心意到了就成。
  等晚间,魏大少回府后,知晓此事后也很高兴。他同魏钰娘年岁差得不多,打小就是一道儿长大的,姐弟俩的感情比之最小的妹妹锦娘更为深厚一些,偏魏钰娘前些年还平白遭了大难,很是叫家里人心疼。
  不过,眼下看来,日子肯定是越过越好的,尤其国孝当头,生意场上渐渐没了热乎劲儿,倒是苏家因着有海上生意的缘故,非但不受影响,反而得了不少好处。当然,这里头也有魏家这边的功劳,罗家放低身段又额外多让了几分利,只为求得跟苏家的合作,却是正好为其他商户做出了榜样。如今,但凡想跟苏家合作的,都会依着罗家那般,稍稍多让出一两分的利润来。
  苏家得了好处,哪怕拿大头的是长房那边,可五房也因此受到了重视,连带魏钰娘在夫家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叫她舒心了不少。
  隔了两日,娇娇便在锦娘眼巴巴的注视下,同罗氏一道儿离了府上,前往了苏家。
  其实,真要是依了老祖宗的规矩,像魏家这样还在孝期的,是不可以走亲访友的。确切的说,也并不是不可以,而是旁人家要忌讳的,觉得接待了身上带着孝的人,自家也会跟着倒霉。
  可谁叫国孝、家孝碰到了一起?
  苏家那头没打算大办,哪怕是嫡孙的洗三礼,也仅仅是自家人聚在一起,甚至连亲家都不曾邀请。魏家这边,是罗氏和娇娇直接去了苏家的后宅,只能算是走亲,并不算赴宴。
  娇娇一早就知晓了这里头的弯弯绕绕,她只是感概,大户人家果真不一样,哪像是乡下地头,压根就不在乎这些事儿。甚至于她上辈子的夫家,虽是县城里富户,实则规矩并不森严,难怪府城这边的人一直看不上他们……
  待到了苏家,娇娇才算是涨了见识。
  苏家是真正的豪富之家,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冯四老爷明知道苏家的家风,却仍然将苏家少爷列为东床快婿的候选人之一。真要论起财富来,一个苏家抵得上十来个魏家。当然,苏家的情况同魏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他们更多的资金压在了海船上,据说在海外诸岛上也有仓库、铺面,但若是仅仅计算在府城的财富,却是比不得魏家等一众富商的。
  说白了,苏家跟他们就不是一路的。
  再者,魏钰娘嫁的是苏家五房的嫡少爷,而五房说什么都不能同长房比较。单就这点而言,魏钰娘其实还是低嫁了的。
  正巧魏家年后要分家,娇娇还多了份心思,仔细瞧着苏家各房的不同。苏家宅院极大,风格是学了江南那头的,整个儿宅子都是以园林为主,假山流水美轮美奂,哪怕如今是冬日里,也别有一番风味。又因着苏家人口极多,各房的主子、半主子、下人等等,怕是足有上千人,不过一路看去,所有人都是进退有度的,毫无半分乱相,看得出来苏家治家还是很严的。
  娇娇在看,罗氏则是在想。
  如今是冬日里了,她们婆媳二人都是坐着一袭小轿进的苏家后宅。罗氏并非头一次来苏家的,因此对外头的景致并无半分好奇,只凝神细想着。
  魏钰娘的亲事是个意外,可人生嘛,哪儿有一路平顺的道理?哪怕出现了些许意外,日子总归还是要过下去的。
  罗氏早几年其实很怨恨的,一度想不开,觉得自家真的是遭受了无妄之灾,怎么就平白替小姑太太吃了这般多的苦头。可如今,尤其是前段时间小姑太太和她夫家的遭遇,却仿佛拨云见日一般,叫她忽的想开了。
  兴许苏家的确并非良配,但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该坦然去面对,除非是不打算好好过日子了,不然即便碰上了问题,也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非一味的逃避,甚至自哀自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