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江州县距广陵大约两天的路程, 马车上没了大额银两,江沛精神上没什么负担, 加上对岳家钱庄的了解不少,已猜了个大概。
  一路上悠悠然的坐在马车上欣赏着江南的春景, 不时的还兴致盎然的听身旁的小厮讲述江州县的人文风情。
  该县是出名的鱼米之乡, 百姓多是种桑养蚕大户, 以其丝绸闻名于广陵乃至整个商朝, 商业很是繁盛, 听李云阳说岳家在这里设立了第一个钱庄分号。
  到地后天色已晚, 江沛打算第二日再去钱庄, 让跟随而来的小厮们回房歇息, 觉得此时的精力还好, 自己出门转悠。
  他不知道这次朝廷派到此地彻查伪银一案的都是什么人,应该也有像他一样伪装的私访人吧。
  暮春时节,虽临近傍晚,但这个小县城的街肆上还是人声喧嚣, 行人络绎不绝, 太阳落山,晚风拂面,空气中充溢着雨后的清新。
  江沛漫步在弥漫着烟火气息的青石路上,思绪渐渐的转到钱庄上来, 这次公差回蒲阳,根据祁越话中的意思,相信过不久朝廷便会提议重印交子, 在民间推行使用。
  这一点是祁越早已想到的,联想到这次广陵的任务,他觉得朝廷应该是在下一盘金融大棋,那自己在其中能做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呢?
  钱庄能在农、商、手工业都特别发达的广陵被百姓认可接受,说明是时代发展推动的结果,再加上这次伪银案的发生,凭着现有官府的公信力,如果此时以朝廷的名义在各府县设立钱庄。
  现今商朝的商业膨胀式的发展,税银收入远远大于支出,存储在户库中闲置着,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好的方式是在确保国库存银一定数量后,把多余的投放到民间,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依照目前的条件媒介就是钱庄了,这样以来钱庄与交子相互弥补不足,更好的为百姓服务,具体如何施行,旦看汇报后祁越如何决策了。
  走了长长的一段路后,已到吃晚饭的时辰,江沛本来要就近随意选一家食肆的,可拧眉顿了顿,寻问路人周边是否比较有名的酒楼,得到热心的指路后,抬脚朝前走去。
  “客官,您的要带走的菜肴点心都装在食盒里了,连酒钱拢共二两八百文!小的帮您拎下去。”
  江沛觉的这家的菜确实不赖,鱼更是鲜美的不行,配着店家的桃花酿,真是一绝,想着跟随他而来的阿九几人,便点了几道菜给他们带回去,也是自己的一份心意,还有一个原因是,消费少了没法找零。
  点点头,随着伙计到一楼柜台处付银子,他特意拿出一锭五两的纹银,交给笑容满面的掌柜。
  因饭钱二两多,没法从银锭上切下来一块,只能重新找碎银子于他。这也是江沛的用意,他想知道广陵的伪银在世面上流通到什么程度,是否被百姓广为使用。
  掌柜用手掂掂了银锭,捻了捻,确定后,用戥子开始称银块,找钱给他。
  “客官您数数二两二百文,拿好慢走!”江沛接过银钱直接装进了袖袋里,拎着从一旁店伙计递过来的食盒走出酒楼。
  既然用戥子称过的,总重量上是没错的,可刚刚扫了眼成色,其中的一小块颜色与真银有所区别,不由叹口气,希望这个案件早早了结,不然到流通面越来越广时,危害则越来越大。
  虽然钱庄在江州的分号自然比不得总号的规模,但能覆盖到到县城不得不说岳家的对于这方面的用心,先让整个广陵辖区内的对汇兑有需求的人知晓,以此为中心逐渐向外辐射,规模越来越大。
  经认真的考虑后,决定不把银子全部取出,只取五百两,一方面是为了人身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他想看看是否能这样做,甚至能不能在其它县城继续取银。
  …………
  “江老爷,麻烦您稍待一会,我需向掌柜请示一下。”账房先生礼仪周到的对江沛拱拱手,转身大跨步的离开。
  钱庄以前经手的银两兑换都是全存全取的主顾,但如江沛只想取出其中一部分他们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虽说同是一个东家的,取多少都无所谓,但账房先生还是不能独自做主应承。
  江沛笑着说无碍,让他自去。照此情形看,剩下的银子若到其它县城再兑,应该也是没有的先例的,因为收据票券上写的于江州分号兑银,并未写其它县镇,可能是为了账房做账方便吧。
  尽管钱庄还存在诸多不方便,但放在古代,岳家能创立这种类型的庄号,且短短两年中被一府之城的百姓认可已经很了不得,很有远见了。
  没过一会,账房先生步伐轻快的从里面出来,笑容可掬的说:
  “江老爷,掌柜应许了,您可以只兑取部分银两,剩余的在江州或者广陵都可以再次兑出,不会差了您分厘。”
  讲明情况,开始提笔书写兑换银额凭证,并附上一份事项明细,最后连带着银子一并交给了江沛,并叮嘱他凭证千万不可弄丢,否则钱庄是不担责的。
  五百两银子是比较大的数额了,他们不便在此多做停留,江沛让阿九到街肆的布庄采买了一些上等的丝绸以及当地的特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