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1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彼端》这本书断断续续写了五年。初稿经历了两个春夏秋冬,修稿反而比较漫长。人在成长之后,对过去总会审视得慢些、细致些。
  有位图书人曾说,看我的作品,感情代入非常强烈,好像这些角色是真实的。角色没有原型,但他们一点一滴细微变化,我都在心中细腻地、反复地体味过。我想这是他们如此真实生动的原因。我很爱我的角色。
  宋微身上体现着现代女性的独立思想。每一位女性可以选择任何她想要的生活方式。罗曼蒂克的爱情与内心宏大的世界,并不矛盾,这是我赋予宋微的自由精神。我爱她明媚的眼神,也爱她英姿勃发的心魄。爱的光芒贯穿她的身体,她对爱情有向往,也能与所爱之人一起迎接风暴。
  黄锦立在这版修改了很多。现在的他更富有魅力,更有男人真正的担当。他最后对宋微说了三句话:“第一次,他不懂爱,伤害了心爱的人;第二次,以为用物质就可以换取爱;第三次,终于明白,爱是呵护她、宠爱她、尊重她的独立自由。”对爱三个阶段的领悟,也体现了他的爱情观的逐步成熟。
  有段时间,我行走了一些国家、城市,欣赏了烈日下的埃及神庙、亘古的尼罗河,抚摸了3000年岁的周柏,倾听了黄河源头瀑布轰鸣,禅拜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去了西班牙、葡萄牙,马德里、巴塞罗那。在世界第三大教堂,我仰望神圣的哥伦布灵柩被四位国王抬起,敬佩着人类探索欲的崇高。
  神庙、古树、航海家、宗教、石造像,人性、神性与佛性让我内心有了更深沉淀。曾经历过抑郁,但我并不想太消沉。世界治愈了我,我也同样想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我始终为我对写作极度热爱的初心而自豪,同时也意识到,这份初心应随着岁月而新增年轮。我的生命也需要厚度。
  这两三年,除了旅行,又修完了十四门心理学专业课。并对哲学、社会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爷爷是校长,家中藏书不少,小时候我反而在母亲的化学实验室跑来跑去。高中读的理科,大学却读的文科与商科双学位。似乎一直在受多学科的交叉影响,但我想这并非不好,我的作品也因此会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
  这一版修稿,花费了很多心神。调整了初稿角色一些不合理的信念,让他们更好地接纳自己。你们可以选读任何一本书,产生任何想法。但若从这本书中,你们能感受到宋微、黄锦立的人生态度,启发了一些思考,内心更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本书的力量也就达到了。
  人格魅力只会因真实而更具吸引性,我希望做到这一点。最后,在创作过程中,我不断收到你们学业进步、恋情甜蜜的喜讯,我可爱的扇团与读者们,你们很棒。
  青罗扇子
  于四月,龙门石窟
  part 1
  绯闻。绯闻。绯闻。
  在谭寒没有真正接触宋微之前,他对这个女人唯一的印象,就只有这两个字。明明不是一线,曝光率、流量却大得可怕。虽然是一面倒的负面消息。
  世上哪里来那么多捕风捉影。就算一百件报道中有九十九件是编造的,那最起码剩下一件总是真的。
  在这种明显不符合娱乐圈正常宣传的频率下,任何经纪人对这个女人都多多少少会有点留意。而他当时内心对宋微的定位,就只有“炒作”这个标签。
  真正让他开始注意到宋微,却是黎雪的缘故。
  黎雪是他带的艺人。清纯,美丽,但谭寒知道,黎雪的重心其实并没有放在演艺事业上。一来她父母皆是高干,允许女儿踏入这个圈子已经是最大的底线,吻戏、床戏绝不允许接;二来,黎雪也吃不得苦。对她而言,进入这个圈子,认识她喜欢的偶像,漂亮的自己被其他小女生当作偶像崇拜,就已足够。
  这导致他能给黎雪接的广告代言、影视作品无法更多。尤其黎雪还时不时地“耍耍大牌”,拍摄广告迟到,谈下来的剧本又嫌弃人家制片人不够出名,不愿意接。
  每每这时,谭寒会一面抚平黎雪的情绪,一面同那些广告商协商、道歉。同时还要更小心地处理媒体关系,摆平所有的相关报道。
  因为这些,被人辱骂看低当然是有的。但他是黎雪的经纪人,经受这些是理所应当的。谭寒并没有觉得不妥。也正因此,他成功地给黎雪营造出了一个不错的美誉度。
  跟绯闻缠身的宋微截然不同。
  对这一点,黎雪的父母颇为满意。他们收养他,培养他,他必须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唯一不满的,是黎雪本人。
  她相当留意自己在报纸上的报道,可每每只有寥寥数语,这种不满的感觉逐渐转移到了曝光率极高的宋微身上。
  他曾听见黎雪嘲讽地说:
  “这个宋微真是有够会炒作的。
  “和谁都能有一腿。
  “肯定跟这个导演睡过,就知道靠潜规则上位。
  “媒体怎么搞的,专门报道这种艺人,就是因为她们,我们这种好演员才没有办法接到名导的戏……”
  因为有了宋微做对比,黎雪显然把自己归入好艺人的那一方。尽管两人从未有过交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