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3 / 4)
“瞧它们做什么?那些猎犬凶得很,我都有些怕。再说,你的伤虽说好了些,却仍不能乱走动。”
“那天天黑,没看清。它们咬了我,至少该知道它们是什么模样。”蒋冲一边笑着,一边慢慢伸腿下了床。凌小七忙要过来扶,蒋冲笑着摆摆手,轻步在屋里走了几步:“瞧,已经不妨事了。”
凌小七瞪大了眼睛:“神了!不过你还是莫走快了。”
“我知道,我慢慢走,小七哥带我去看看那些猎犬?”
凌小七只得点头答应,在一边小心看护,引着蒋冲慢慢走出房门,穿过院门,向西走了百十步,沿路几个仆役见到蒋冲,都有些诧异。两人走向庄宅西墙边,还没走近,就听见一阵狗吠。到了墙根,迎面一扇小院门,门关着,上头挂着个铜锁。蒋冲想,凌小七说那晚堂兄蒋净和楚澜的妻子是从西边小门逃走的,应该便是这扇门。
凌小七陪着他向右拐去,不远处一带短墙围出一片小场子,场子正面有扇铁栏门,用铁钩扣着。几只猎犬争着将嘴伸出铁栏,朝他们不住凶吠。有黑有棕,矫健凶悍,都龇着锋利白牙。
凌小七拉着蒋冲站在铁栏门外几步远的地方,朝那几只狗喝道:“莫乱嚷!你们先前咬伤了他,已是大不该,这会儿又这么凶做什么?”
那几只猎犬却仍朝着蒋冲吠叫不止。蒋冲笑了笑,不顾凌小七阻止,慢慢向铁栏门靠近,那些狗见他眼中身上没有丝毫敌意和惧意,竟相继停住了吠声,都昂头望着他。蒋冲朝那些狗微微笑了笑,那些狗又盯了他一阵,随后便无事一般,各自离开铁栏门,在场子里或卧或行,不再望他。
蒋冲朝场子里望去,靠墙修了一间狗舍,有门有窗,和人住的房屋并没有分别,只是要矮许多,只有六尺多高。
他瞧了一阵,回头笑着对凌小七说:“咱们回去吧。”
第八章 热粥、冷客
倾耳而听,专目而视,谛伺它物,以迎知敌人之情。
——《武经总要》
郭沉去开封府问了几道,才寻见查办兄嫂命案的两个府吏。
那两个府吏只知道他是内殿值押班,还不清楚他已经被贬级降职,对他还算恭敬。但说起兄嫂的案子,却支支吾吾,说不清底里。郭沉也听闻这一向京城凶事怪事不断,案积如山,开封府能省一件就省一件,兄嫂的案子又没有苦主追责,自然就撂下了。他心里憋气,想去闹一闹,可再一想,如今自己已经被降为看角楼的卫卒,就算去闹,开封府也不会如何正经对待,况且兄嫂这案子又没有其他证见,只一句正在追查,便能堂皇敷衍过去。
想到此,他心里又一阵悲悔。自小被哥哥爱护不说,就是嫂嫂,也吃了她三年多的饭,她心里虽不喜,却也并没有说过什么难听的言语。自己却从没道过一个谢字,反倒一次次生出怨愤。正月底,听说小侄儿被食儿魔掳走,那时便该去帮着兄嫂去找,至少也该问候一声。他却听了妻子的话,只装作不知。
他想起十来岁时,有天回到家,闻见一阵油香气,一眼看到桌上一只大碗倒扣着一只碗,他揭开一看,是烧得油润浓香的兔肉。自父亲亡故后,他们母子三人的生计便十分穷窘。后来哥哥募入虎翼营,家境才略宽松了些,可毕竟粮俸有限,一个月也吃不上两顿肉。见到这兔肉,他自然馋极,伸手就抓了一块塞进嘴里。这时他娘走了出来,忙把碗扣上,说这是他哥哥跟着营里都指挥使去郊外打猎,狗一般在林子里奔了一整天,才得赏了这只兔子。让他等哥哥回来再一起吃。他嘴里答应着,可实在熬不得馋,趁娘出去,又揭开碗来偷吃,一块不够又一块。不知不觉,竟将整碗都吃尽了。她娘回来后看到,气得哭了起来,骂他是田里头的稗子,白耗地力、不结粮食也罢了,还不知餍足,把好麦子都挤占得没地儿活。
他从来没被人这么骂过,气得立即跑出了门,大半夜在外游荡,直到哥哥找见他,笑着说:“等你以后做了将官,天天买兔肉给我吃。”硬把他拽回了家。娘的这句话他却整整记恨了十来年。今天想来,知儿莫如娘。娘不但没有说错,而且说得太晚。她和哥哥一起宠着他,始终不敢说重话。可娘心里早就瞧他瞧得清清楚楚。
稗子一般活了近三十年,他愧悔到想一把火烧掉自己。再想到那夜哥哥在街上找见自己时说的那句话,虽然街上人来人往,他却又忍不住落下泪来。由于自小受哥哥调教武艺,他顺利募入了内殿班值,成了御前亲军,粮俸高过所有禁军,却从来没想过给哥哥买兔肉吃。自己亏欠哥哥太多,就算死,至少也该查明白兄嫂的死因,若有冤仇,便该讨还。让兄嫂在泉下不必含冤咽恨,多少得些安宁。
于是,连着几天他既不回家,也不去当值,先去开封府,后又去三槐巷,挨门挨户向那些邻居打问,却只打问出兄嫂死状,谁都不知道死因。嫂嫂先被人杀害,第二天夜里哥哥也上吊自尽。
嫂嫂的事他倒还能先放到一边,哥哥郭深自尽,他却无论如何也不愿信。哥哥气性强,自小难得见到他怕过什么事,或跟什么人服过软。父亲过世时,哥哥才十二岁,却立即把自己当成男儿汉,家里的重活累活都尽力抢在娘前头做完,更每天出去寻活帮工,赚些柴米钱回来,和母亲一起撑起这个家。“长兄如父”这四个字的深和重,郭沉比谁都明白。这样一个敢担当、能任劳的哥哥,怎么会自尽?
不过郭沉又转而想到,嫂嫂是陕西一位团练使的女儿,娶嫂嫂时,哥哥还只是个营里的副都头。岳父和嫂嫂都相中了他的人品才干,丝毫没有低看他。哥哥娶到嫂嫂,除了感恩,内心里也极爱重嫂嫂,事事都不愿嫂嫂操心劳累。关于嫂嫂,郭沉一直不肯细想,如今却不得不承认,自己当年不喜嫂嫂,最大的缘由便是,觉着嫂嫂夺走了哥哥的心。尤其是自嫂嫂生了小侄儿后,哥哥更是欢喜得又撮手又感叹,在屋里不住地欢走。
郭沉从没见过哥哥这样过,如今想来,也难怪。哥哥自小便受尽了穷困劳累,直到娶了嫂嫂,生了侄儿,自己又一步步升成了指挥使,才算有了安与乐。虽然在这京城,贵与富,山和海似的,这点小安乐只如芝麻粒一般。可对哥哥而言,这已是从前绝不敢奢想的安稳与富足。
郭沉后来不愿再去哥哥家,便是不愿看到哥哥样样都比自己强,官阶、粮俸、妻子家境品貌,还有小侄儿。郭沉自己的妻子至今都没能生养。
可是,哥哥才享了三年的福分,侄儿就被食儿魔掳走,嫂嫂又被人杀害,这比割了他自己的心肝更惨更痛,哪里能受得住?死了倒是解脱。
郭沉虽这么理顺了哥哥郭深寻短见的因由,心里却始终有些疑虑。他又细想了一阵,却仍想不出哪里不对。倒是记起一件儿时旧事。父亲在陕西阵亡三个多月后,死讯才传报到家里。他娘一听见这噩耗,顿时瘫倒在院子里哭起来。那时他八岁,哥哥十二岁,他们兄弟两个也一起哭起来,他趴在娘身边,哥哥则站在墙边,脸朝着墙哭。
那时已是黄昏,他和娘一直在哭,他哥哥却先擦干泪水,进了屋子。半晌,端出了三碗热粥,摆到院子里那张小木桌上,又去酱缸里夹了一碟腌菜。而后走到他娘身边,轻声劝着:“娘,别哭了。起来喝些粥,您若是哭坏了身子,我和弟就更没依靠了。弟,咱们把娘扶起来。”兄弟两个把娘扶拽了起来,让娘坐到了桌前。他哥哥把碗塞到娘手里,又小声劝了半晌,他娘才含着泪小口吃起来。
那天那碗粥,郭沉记得极清楚,那是哥哥郭深头一回煮粥,有些米还是半生的,有些则焦煳成一团,根本咽不下去。然而,就是从那碗粥开始,哥哥变作了男儿汉,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想起这件旧事,郭沉忽然明白了疑虑在哪里:以哥哥郭深的秉性,侄儿被掳,嫂嫂被杀,他虽然痛不欲生,却绝不会就这么轻易撂下。他一定会去寻侄儿,去追查杀害嫂嫂的凶手。若能找回侄儿,他一定会好生抚养侄儿成人。就算找不回来,他也要等杀害嫂嫂的凶手被正法,那时才会寻死。
然而,两样事情他都没有去做。他自尽,必定有更大隐情。那会是什么? ↑返回顶部↑
“那天天黑,没看清。它们咬了我,至少该知道它们是什么模样。”蒋冲一边笑着,一边慢慢伸腿下了床。凌小七忙要过来扶,蒋冲笑着摆摆手,轻步在屋里走了几步:“瞧,已经不妨事了。”
凌小七瞪大了眼睛:“神了!不过你还是莫走快了。”
“我知道,我慢慢走,小七哥带我去看看那些猎犬?”
凌小七只得点头答应,在一边小心看护,引着蒋冲慢慢走出房门,穿过院门,向西走了百十步,沿路几个仆役见到蒋冲,都有些诧异。两人走向庄宅西墙边,还没走近,就听见一阵狗吠。到了墙根,迎面一扇小院门,门关着,上头挂着个铜锁。蒋冲想,凌小七说那晚堂兄蒋净和楚澜的妻子是从西边小门逃走的,应该便是这扇门。
凌小七陪着他向右拐去,不远处一带短墙围出一片小场子,场子正面有扇铁栏门,用铁钩扣着。几只猎犬争着将嘴伸出铁栏,朝他们不住凶吠。有黑有棕,矫健凶悍,都龇着锋利白牙。
凌小七拉着蒋冲站在铁栏门外几步远的地方,朝那几只狗喝道:“莫乱嚷!你们先前咬伤了他,已是大不该,这会儿又这么凶做什么?”
那几只猎犬却仍朝着蒋冲吠叫不止。蒋冲笑了笑,不顾凌小七阻止,慢慢向铁栏门靠近,那些狗见他眼中身上没有丝毫敌意和惧意,竟相继停住了吠声,都昂头望着他。蒋冲朝那些狗微微笑了笑,那些狗又盯了他一阵,随后便无事一般,各自离开铁栏门,在场子里或卧或行,不再望他。
蒋冲朝场子里望去,靠墙修了一间狗舍,有门有窗,和人住的房屋并没有分别,只是要矮许多,只有六尺多高。
他瞧了一阵,回头笑着对凌小七说:“咱们回去吧。”
第八章 热粥、冷客
倾耳而听,专目而视,谛伺它物,以迎知敌人之情。
——《武经总要》
郭沉去开封府问了几道,才寻见查办兄嫂命案的两个府吏。
那两个府吏只知道他是内殿值押班,还不清楚他已经被贬级降职,对他还算恭敬。但说起兄嫂的案子,却支支吾吾,说不清底里。郭沉也听闻这一向京城凶事怪事不断,案积如山,开封府能省一件就省一件,兄嫂的案子又没有苦主追责,自然就撂下了。他心里憋气,想去闹一闹,可再一想,如今自己已经被降为看角楼的卫卒,就算去闹,开封府也不会如何正经对待,况且兄嫂这案子又没有其他证见,只一句正在追查,便能堂皇敷衍过去。
想到此,他心里又一阵悲悔。自小被哥哥爱护不说,就是嫂嫂,也吃了她三年多的饭,她心里虽不喜,却也并没有说过什么难听的言语。自己却从没道过一个谢字,反倒一次次生出怨愤。正月底,听说小侄儿被食儿魔掳走,那时便该去帮着兄嫂去找,至少也该问候一声。他却听了妻子的话,只装作不知。
他想起十来岁时,有天回到家,闻见一阵油香气,一眼看到桌上一只大碗倒扣着一只碗,他揭开一看,是烧得油润浓香的兔肉。自父亲亡故后,他们母子三人的生计便十分穷窘。后来哥哥募入虎翼营,家境才略宽松了些,可毕竟粮俸有限,一个月也吃不上两顿肉。见到这兔肉,他自然馋极,伸手就抓了一块塞进嘴里。这时他娘走了出来,忙把碗扣上,说这是他哥哥跟着营里都指挥使去郊外打猎,狗一般在林子里奔了一整天,才得赏了这只兔子。让他等哥哥回来再一起吃。他嘴里答应着,可实在熬不得馋,趁娘出去,又揭开碗来偷吃,一块不够又一块。不知不觉,竟将整碗都吃尽了。她娘回来后看到,气得哭了起来,骂他是田里头的稗子,白耗地力、不结粮食也罢了,还不知餍足,把好麦子都挤占得没地儿活。
他从来没被人这么骂过,气得立即跑出了门,大半夜在外游荡,直到哥哥找见他,笑着说:“等你以后做了将官,天天买兔肉给我吃。”硬把他拽回了家。娘的这句话他却整整记恨了十来年。今天想来,知儿莫如娘。娘不但没有说错,而且说得太晚。她和哥哥一起宠着他,始终不敢说重话。可娘心里早就瞧他瞧得清清楚楚。
稗子一般活了近三十年,他愧悔到想一把火烧掉自己。再想到那夜哥哥在街上找见自己时说的那句话,虽然街上人来人往,他却又忍不住落下泪来。由于自小受哥哥调教武艺,他顺利募入了内殿班值,成了御前亲军,粮俸高过所有禁军,却从来没想过给哥哥买兔肉吃。自己亏欠哥哥太多,就算死,至少也该查明白兄嫂的死因,若有冤仇,便该讨还。让兄嫂在泉下不必含冤咽恨,多少得些安宁。
于是,连着几天他既不回家,也不去当值,先去开封府,后又去三槐巷,挨门挨户向那些邻居打问,却只打问出兄嫂死状,谁都不知道死因。嫂嫂先被人杀害,第二天夜里哥哥也上吊自尽。
嫂嫂的事他倒还能先放到一边,哥哥郭深自尽,他却无论如何也不愿信。哥哥气性强,自小难得见到他怕过什么事,或跟什么人服过软。父亲过世时,哥哥才十二岁,却立即把自己当成男儿汉,家里的重活累活都尽力抢在娘前头做完,更每天出去寻活帮工,赚些柴米钱回来,和母亲一起撑起这个家。“长兄如父”这四个字的深和重,郭沉比谁都明白。这样一个敢担当、能任劳的哥哥,怎么会自尽?
不过郭沉又转而想到,嫂嫂是陕西一位团练使的女儿,娶嫂嫂时,哥哥还只是个营里的副都头。岳父和嫂嫂都相中了他的人品才干,丝毫没有低看他。哥哥娶到嫂嫂,除了感恩,内心里也极爱重嫂嫂,事事都不愿嫂嫂操心劳累。关于嫂嫂,郭沉一直不肯细想,如今却不得不承认,自己当年不喜嫂嫂,最大的缘由便是,觉着嫂嫂夺走了哥哥的心。尤其是自嫂嫂生了小侄儿后,哥哥更是欢喜得又撮手又感叹,在屋里不住地欢走。
郭沉从没见过哥哥这样过,如今想来,也难怪。哥哥自小便受尽了穷困劳累,直到娶了嫂嫂,生了侄儿,自己又一步步升成了指挥使,才算有了安与乐。虽然在这京城,贵与富,山和海似的,这点小安乐只如芝麻粒一般。可对哥哥而言,这已是从前绝不敢奢想的安稳与富足。
郭沉后来不愿再去哥哥家,便是不愿看到哥哥样样都比自己强,官阶、粮俸、妻子家境品貌,还有小侄儿。郭沉自己的妻子至今都没能生养。
可是,哥哥才享了三年的福分,侄儿就被食儿魔掳走,嫂嫂又被人杀害,这比割了他自己的心肝更惨更痛,哪里能受得住?死了倒是解脱。
郭沉虽这么理顺了哥哥郭深寻短见的因由,心里却始终有些疑虑。他又细想了一阵,却仍想不出哪里不对。倒是记起一件儿时旧事。父亲在陕西阵亡三个多月后,死讯才传报到家里。他娘一听见这噩耗,顿时瘫倒在院子里哭起来。那时他八岁,哥哥十二岁,他们兄弟两个也一起哭起来,他趴在娘身边,哥哥则站在墙边,脸朝着墙哭。
那时已是黄昏,他和娘一直在哭,他哥哥却先擦干泪水,进了屋子。半晌,端出了三碗热粥,摆到院子里那张小木桌上,又去酱缸里夹了一碟腌菜。而后走到他娘身边,轻声劝着:“娘,别哭了。起来喝些粥,您若是哭坏了身子,我和弟就更没依靠了。弟,咱们把娘扶起来。”兄弟两个把娘扶拽了起来,让娘坐到了桌前。他哥哥把碗塞到娘手里,又小声劝了半晌,他娘才含着泪小口吃起来。
那天那碗粥,郭沉记得极清楚,那是哥哥郭深头一回煮粥,有些米还是半生的,有些则焦煳成一团,根本咽不下去。然而,就是从那碗粥开始,哥哥变作了男儿汉,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想起这件旧事,郭沉忽然明白了疑虑在哪里:以哥哥郭深的秉性,侄儿被掳,嫂嫂被杀,他虽然痛不欲生,却绝不会就这么轻易撂下。他一定会去寻侄儿,去追查杀害嫂嫂的凶手。若能找回侄儿,他一定会好生抚养侄儿成人。就算找不回来,他也要等杀害嫂嫂的凶手被正法,那时才会寻死。
然而,两样事情他都没有去做。他自尽,必定有更大隐情。那会是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