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2 / 4)
陈御史面上冷汗涔涔,似乎不明白她怎么就知道了,这还是那个不在朝上说一句话的傀儡皇帝吗?他嘴唇颤了颤:“臣不明白皇上所言...”
姜佑看他现在还想推诿,想到他方才慷慨陈词,心里难免鄙夷,把卷宗扔到他面前:“你儿子赈灾不力还想推诿责任,没想到你这个做老子的也不成多让,上梁不正下梁歪,你瞧瞧你儿子做了什么好事儿!”
陈御史仍旧想抗辩:“皇上,所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臣弹劾薛元跟臣儿子之事并无干系,臣只是忧心江山社稷,履行御史的职责而已。”
姜佑手指翻了翻他先前递上来的折子,鄙薄道:“既然能搜集这么多条罪状,想必你是早有准备,为何不在你儿子出事儿前递上来?为何不在掌印出京前递上来?”她冷声道:“你这混账东西,明明是为了私人恩怨,公报私仇,最可恨的是还偏偏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玩弄朝纲于股掌之上,当朕是不辨是非的傻子不成?”
她说着就已经起了身“将陈御史罢官,他儿子交由刑部处理,诸位御史也都给朕听清楚了,若是真正无私为民自然是好事儿,若是想公器私用,那就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御史言官最重清名,他儿子的案子一翻出来,不管状告薛元是真是假,首先目地就存了私心,不能说是一心为公了。听到姜佑的这番话,其他的言官也都不动声色地挪开几步,脸上火辣辣的,嫌恶地瞪着陈御史。
姜佑虽然赢了这一场,但想到他们把薛元说的如此不堪,心里还是火冒三丈,连退朝也不说就下去了。
陈御史虽然是自己作死,但到底同为文官,其他人脸上也无光,且对姜佑的过分袒护有些不满,都聚到李向忠身边问话,更有那性子直接的直言问道:“李公,皇上头回亲政就表现的如今亲近薛元而疏远文官,难道坊间传言是真的不成?”
李向忠目光如冷电一般扫过说话的那人,淡淡道:“先皇和先皇后早逝,皇上在薛厂公的庇佑下长大,有些师友情分也属常事,皇家之事不可妄议,背后道人长短和那些泼皮无赖何异?还请诸位小心着些,把自己的口舌都管住了。”
李向忠是清流执牛耳者,他说话自然没哪个文官敢反驳,听见了都纷纷低头,唯唯称是。
姜佑想到那些言官攻讦薛元的话还是愤愤不平,往回走的时候脚底下不看路,差点一跤绊倒了,幸好旁边有人出手扶住,笑着提醒道:“皇上慢些,跌跤了可就不好了。”
她抬眼一看是才当了殿前侍卫的张东岚,他今日穿的是武官服侍,瞧着很是气派,她笑道:“这身儿还挺适合你的,原来矮冬瓜似的,现在也长高了不少。”
两人齐声笑了起来,他们模样极其相似,笑起来都是一般的爽朗明媚,张东岚笑着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看了看四周没人才递给她:“这是街头陈家的柿子饼,你原来最爱吃的。”
姜佑自打拔了牙之后就对甜食提不起兴头来,闻言摆了摆手道:“你说的都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了,朕现在不吃这个,回头牙掉了都不敢张嘴说话。”
张东岚一怔,眼底掠过一丝怅然,随即收回手微微笑道:“皇上长大了,最喜欢的人和事儿也跟着变了。”
姜佑眨眨眼:“人长大了,眼界自然更开阔,喜欢的东西也会多起来,总不能固步自封吧。”她说着捣了他一拳:“上回你死都不说的事儿就是这个吧,害得我差点在朝堂上被人揪住小辫子。”
张东岚苦笑着揉了揉肩膀:“空穴来风的事情,臣以为没人会信,怕说出来污了你的耳朵,没想到还有人拿着这个做文章。”他抬眼瞧着姜佑的神色:“这事儿既然是假的,皇上和厂公并无首尾,旁人说几句又算得了什么?”
姜佑神情不自在起来,忍不住错开头:“三人成虎,听他们嚼舌根子也觉得烦。”她侧眼问道:“你也觉得掌印像人说的那般不堪?”
张东岚瞧见她的神色,心里往下沉了沉:“我不了解掌印,不好妄下断言,不过皇上器重想,想必他是个才智双绝的人物。”
姜佑喜滋滋地点头:“他确实是。”
张东岚轻轻吐了口气,相伴近十载,他当然了解姜佑的性情,自然也知道她喜欢人喜欢到了何等程度才容不得旁人诋毁半句。他并不觉得深入骨髓的难过,但却有种难言的怅然,闷闷地堵在心口纾解不出。
姜佑觉出他情绪有些低落,只当他是忧心镇国公府,拍了拍他的肩膀嘱咐了句‘小心当差’便转身走了。
张东岚瞧着她慢慢远去,轻轻摇了摇头,捏着手里的油纸包,转身往相反的方向走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姜佑过的极为头疼,这群文官简直没事找事咬不死你也要恶心死你的典型,对于他们来说,逢迎媚主是一种失节的做法,会被整个文官团体所排斥,直言犯上,冒死劝谏才能得到其他文官的接纳嘉许。
幸好李向忠十分反感这种做法,因此有意无意地帮着姜佑笼络心腹,培养保皇势力,他近来对姜佑颇为满意,她肯谦虚学习,肯勤于政事,自身有天资聪颖,相信这样下去,大齐朝不久就可以迎来一位贤明君主,他当然不想在这时候让那群清流言官给搅合了。
小时候他对姜佑严厉约束,但现在她已经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他的教导方式都以鼓励为主,因此两人现在相处倒比小时候还好些,姜佑一下朝就会听他讲些政治时事。
还有一件让她揪心的事儿,薛元现在已经进入军中,和平王派出的私军联手对付流民,平王的封地就在南边,流民一旦造反成功,他这个王爷也干脆别当了,因此对这事儿颇为上心,甚至亲自带兵出征。
可是就是如此,京里传来的战报还是好坏不一,有时候是流民被打的节节败退,有时候又是朝廷派出的人马大败,听的姜佑提心吊胆,忍不住就想起了身为督军的薛元。
她今日正在听李向忠说古,忍不住插嘴问道:“太傅,南边流民之事你应当知道,如今战报不一,这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李向忠宽慰她道:“皇上放宽心,南边离京里路途遥远,有时候战报传讯不及也是理所应当的。” ↑返回顶部↑
姜佑看他现在还想推诿,想到他方才慷慨陈词,心里难免鄙夷,把卷宗扔到他面前:“你儿子赈灾不力还想推诿责任,没想到你这个做老子的也不成多让,上梁不正下梁歪,你瞧瞧你儿子做了什么好事儿!”
陈御史仍旧想抗辩:“皇上,所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臣弹劾薛元跟臣儿子之事并无干系,臣只是忧心江山社稷,履行御史的职责而已。”
姜佑手指翻了翻他先前递上来的折子,鄙薄道:“既然能搜集这么多条罪状,想必你是早有准备,为何不在你儿子出事儿前递上来?为何不在掌印出京前递上来?”她冷声道:“你这混账东西,明明是为了私人恩怨,公报私仇,最可恨的是还偏偏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玩弄朝纲于股掌之上,当朕是不辨是非的傻子不成?”
她说着就已经起了身“将陈御史罢官,他儿子交由刑部处理,诸位御史也都给朕听清楚了,若是真正无私为民自然是好事儿,若是想公器私用,那就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御史言官最重清名,他儿子的案子一翻出来,不管状告薛元是真是假,首先目地就存了私心,不能说是一心为公了。听到姜佑的这番话,其他的言官也都不动声色地挪开几步,脸上火辣辣的,嫌恶地瞪着陈御史。
姜佑虽然赢了这一场,但想到他们把薛元说的如此不堪,心里还是火冒三丈,连退朝也不说就下去了。
陈御史虽然是自己作死,但到底同为文官,其他人脸上也无光,且对姜佑的过分袒护有些不满,都聚到李向忠身边问话,更有那性子直接的直言问道:“李公,皇上头回亲政就表现的如今亲近薛元而疏远文官,难道坊间传言是真的不成?”
李向忠目光如冷电一般扫过说话的那人,淡淡道:“先皇和先皇后早逝,皇上在薛厂公的庇佑下长大,有些师友情分也属常事,皇家之事不可妄议,背后道人长短和那些泼皮无赖何异?还请诸位小心着些,把自己的口舌都管住了。”
李向忠是清流执牛耳者,他说话自然没哪个文官敢反驳,听见了都纷纷低头,唯唯称是。
姜佑想到那些言官攻讦薛元的话还是愤愤不平,往回走的时候脚底下不看路,差点一跤绊倒了,幸好旁边有人出手扶住,笑着提醒道:“皇上慢些,跌跤了可就不好了。”
她抬眼一看是才当了殿前侍卫的张东岚,他今日穿的是武官服侍,瞧着很是气派,她笑道:“这身儿还挺适合你的,原来矮冬瓜似的,现在也长高了不少。”
两人齐声笑了起来,他们模样极其相似,笑起来都是一般的爽朗明媚,张东岚笑着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看了看四周没人才递给她:“这是街头陈家的柿子饼,你原来最爱吃的。”
姜佑自打拔了牙之后就对甜食提不起兴头来,闻言摆了摆手道:“你说的都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了,朕现在不吃这个,回头牙掉了都不敢张嘴说话。”
张东岚一怔,眼底掠过一丝怅然,随即收回手微微笑道:“皇上长大了,最喜欢的人和事儿也跟着变了。”
姜佑眨眨眼:“人长大了,眼界自然更开阔,喜欢的东西也会多起来,总不能固步自封吧。”她说着捣了他一拳:“上回你死都不说的事儿就是这个吧,害得我差点在朝堂上被人揪住小辫子。”
张东岚苦笑着揉了揉肩膀:“空穴来风的事情,臣以为没人会信,怕说出来污了你的耳朵,没想到还有人拿着这个做文章。”他抬眼瞧着姜佑的神色:“这事儿既然是假的,皇上和厂公并无首尾,旁人说几句又算得了什么?”
姜佑神情不自在起来,忍不住错开头:“三人成虎,听他们嚼舌根子也觉得烦。”她侧眼问道:“你也觉得掌印像人说的那般不堪?”
张东岚瞧见她的神色,心里往下沉了沉:“我不了解掌印,不好妄下断言,不过皇上器重想,想必他是个才智双绝的人物。”
姜佑喜滋滋地点头:“他确实是。”
张东岚轻轻吐了口气,相伴近十载,他当然了解姜佑的性情,自然也知道她喜欢人喜欢到了何等程度才容不得旁人诋毁半句。他并不觉得深入骨髓的难过,但却有种难言的怅然,闷闷地堵在心口纾解不出。
姜佑觉出他情绪有些低落,只当他是忧心镇国公府,拍了拍他的肩膀嘱咐了句‘小心当差’便转身走了。
张东岚瞧着她慢慢远去,轻轻摇了摇头,捏着手里的油纸包,转身往相反的方向走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姜佑过的极为头疼,这群文官简直没事找事咬不死你也要恶心死你的典型,对于他们来说,逢迎媚主是一种失节的做法,会被整个文官团体所排斥,直言犯上,冒死劝谏才能得到其他文官的接纳嘉许。
幸好李向忠十分反感这种做法,因此有意无意地帮着姜佑笼络心腹,培养保皇势力,他近来对姜佑颇为满意,她肯谦虚学习,肯勤于政事,自身有天资聪颖,相信这样下去,大齐朝不久就可以迎来一位贤明君主,他当然不想在这时候让那群清流言官给搅合了。
小时候他对姜佑严厉约束,但现在她已经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他的教导方式都以鼓励为主,因此两人现在相处倒比小时候还好些,姜佑一下朝就会听他讲些政治时事。
还有一件让她揪心的事儿,薛元现在已经进入军中,和平王派出的私军联手对付流民,平王的封地就在南边,流民一旦造反成功,他这个王爷也干脆别当了,因此对这事儿颇为上心,甚至亲自带兵出征。
可是就是如此,京里传来的战报还是好坏不一,有时候是流民被打的节节败退,有时候又是朝廷派出的人马大败,听的姜佑提心吊胆,忍不住就想起了身为督军的薛元。
她今日正在听李向忠说古,忍不住插嘴问道:“太傅,南边流民之事你应当知道,如今战报不一,这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李向忠宽慰她道:“皇上放宽心,南边离京里路途遥远,有时候战报传讯不及也是理所应当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