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正所谓“人分三六九等,肉有五花三层”,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天津卫的奇人异士层出不穷,在“七绝八怪”之上还有“四神三妖”,这可不是自封的,而是民间百姓给他们报的号。“四神”乃清朝末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四大奇人,他们四位的事迹盘根错节,过去人喜欢把事往一块说,人往一起凑,因此上合称“四神”,分别是:无宝不识窦占龙、降妖捉怪崔老道、屡破奇案郭得友、追凶拿贼刘横顺。从中信手拎出任何一位,都抵得上一部大书。“三妖”会在书中陆续引出,如果说全了,有一个总回目叫《四神斗三妖》。《火神》只是其中一部,单说火神庙派出所所长飞毛腿刘横顺。
  这位刘爷性如烈火、嫉恶如仇,天生一双飞毛腿,一辈子破了许多大案,凶顽贼人拿了无数,民间相传此人是火神爷下界。他所在的火神庙派出所位于三岔河口,潞水、卫水在此汇流,东注入海,二水颜色不混,有清有浊。说书得说理,不能信口胡言,三岔河口上为什么会有火神庙呢?因为以前河边上有个“火神庙村”,村子里没有外姓人,家家户户姓刘,大多沾亲带故,均以擀炮仗、捻鞭炮的手艺为生。在过去来说,炮仗的用途十分广泛,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买卖开张、上梁入宅,连和尚老道开堂作法也得用,红事用喜炮、白事用素炮。村中的鞭炮作坊一家挨一家,大炮仗、小炮仗、长炮仗、短炮仗,蹿高的、打远的,凡是听响冒烟的,要什么有什么,生意还挺红火。擀炮仗的之所以来此聚居,缘于这个地方全是盐碱地,种什么庄稼也不长,唯独出硝石,做火药讲究一硫二硝三木炭,当地硝石配出来的火药,做成炮仗格外脆响,并且此处离水近,易于防备失火。
  火神庙村的人除了炮仗擀得好以外,还净出练家子,过去练武讲究师承门派,分为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门户,南拳北腿、刀枪棍棒皆有师承传授,然而这个地方的把式不属于任何宗派,更不在八十一门之中,说好听点儿叫自成门户,说白了就是庄稼把式没宗没派,功夫可也不赖。村民们有活儿的时候干活儿,没活儿的时候练武,起初是为了抵御贼寇,后来又把这一身的能耐用在擀炮仗上,干起活儿来手脚麻利、力道讲究,一招一式拿捏得好。因此火神庙村出的鞭炮火药匀、炮衣紧,沾火就着、又脆又响,没有滋稀蹿火的。又依仗紧临运河,漕运便利,上至北京下至江南,行销各地,可谓远近驰名。过去有个对子,上联叫“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说的就是这条大运河,北通州在北京、南通州在江苏,两个通州之间全凭运河往来贸易,可谓得天独厚。由于做的是火字门儿里的买卖,村子里的人凑份子,在三岔河口边上起了一座火神庙,供奉火德真君的神像,以求生意兴隆、保一方平安。
  火德真君是管火的神道,相当于民间俗称的火神爷。有人说火神是三皇之一燧人氏的化身,燧人氏钻木取火去腥膻,后世称之为“火祖”;有人说火神爷是祝融,祝融不是人名而是官称,也叫火正,乃上古之火官;也有说他是忠君报国的介子推,当初在火中救母而亡;还有人干脆说火神爷是哪吒三太子,因为庙中塑像金盔金甲、三头六臂,脚底下也踏一对风火轮。
  反正怎么说的都有,也都讲得出子丑寅卯,各有各的道理,考证不出哪个是正根儿。不过一般老百姓可不敢在家供奉火神爷,因为以前的房子多为木质结构,最怕见火,有句老话叫“火烧当日穷”,再有钱的人家也架不住一把火,扑都来不及,顷刻之间灰飞烟灭。民间还是供灶王爷、财神爷的居多,对火神爷一向敬而远之,避之唯恐不及,躲都躲不过来,岂敢招进家门?
  其实民间供奉火神爷的行当也不少,擀炮仗的仅属其中之一,其余比如烧窑的、打铁的、卖炭的、酿酒的,等等,凡是借火吃饭、赖火穿衣的都属火字门,得求火神爷保佑。各个火神庙地方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风俗不一样,庙中供奉的神像也不尽相同。咱们不提别处,只说三岔河口这座火神庙,庙宇不大,却不失庄严,红砖红瓦、红顶红柱,乍看之下好似一片火海。大殿供台上方端坐一位三头六臂的尊神,赤面红颜、豹头火眼,六只手中各掌一把阴阳火,英明神武、威风凛凛。下列四尊火兽,一是喷火龙,全身金鳞铠甲,面为白色;二是避火猪,蓝瓦瓦的一张猪脸,身穿黑袍、头戴猪形帽;三是食火猴,尖嘴猴腮,如同猴形,身着黄袍;四是围火虎,一副白袍武将的打扮,头戴老虎帽。座下一左一右两位火童子,分持火剑、火蛇两件火器,门前有站殿的将军,身后是看灯的老君。
  相传火神庙派出所所长刘横顺,正是庙中这位真神下界,您就想去吧,世上无非都是俩胳膊俩腿、俩肩膀顶个脑袋,吃五谷杂粮的凡夫俗子,一个派出所所长何德何能,凭什么敢称火神爷?
  2.
  按照说书的习惯,刘横顺是这部书的“书胆”,书胆必须“开脸儿”,咱先说说他长什么样,按老话讲那是“从头到脚一百八十分的人才”。先说身量,平顶身高一米八五往上,高人一头、乍人一臂,在派出所当差穿制服、扎腰带、绑裹腿,又板又直、顶天立地;再往脸上看,黄白镜子、海下无髯,剑眉凤目,一派英武之气。以前说武将都是环眼、豹眼,可不能一概论之,一千个人一千个长相、一万个人一万个模样,刘横顺就不一样,一双眼又细又长,按过去的话说这叫“丹凤眼”,关二爷同款,而且他身量高、总低着头看人,看谁都跟瞧不起似的;额下一道通关鼻梁、四字方海口,眼角眉梢一团的正气、身前身后百步的威风。往街上一站,真好似鹤立鸡群,别说大姑娘、小媳妇儿,连老爷们儿都爱多看两眼。
  天津卫老百姓都知道刘横顺是火神庙派所儿的所长,当地人说话简洁利索嘎嘣脆,为了说得顺口说得快,把很多词中间的字给省掉了,这就是所谓的“吃字儿”,比如“蹬鼻子上脸”,说成“蹬鼻上脸”,百货大楼说成“百大楼”,派出所说成“派所儿”,这是说习惯了,实际上以前叫火神庙保甲所,入了民国改称警察所,简称警所,就相当于后来的派出所,隶属于天津五河八乡巡警总局下边的一个分局。那个年代兵荒马乱,地方上的警力部署至关重要,巡警队、巡河队、保安队的警察加在一起足有五千多人。当时出城不远的白庙、土城一带还有土匪作乱,都是村子里穷怕了的亡命之徒,心黑手狠还有枪,拦路劫道、绑架勒索无恶不作。当时天津城的警察,不仅要维护治安、弹压地面儿,还得时不时出去“剿匪”。刘横顺因为剿匪有功,当上了火神庙警察所的巡官,不过权力不大,薪俸也不多,手底下有这么俩仨人。当时天津城规模比以前大了好几倍,三岔河口边上的鞭炮作坊全部迁往西郊,仅留下“火神庙”这个地名,久而久之成为了脚行苦力的容身之所。
  位于三岔河口的火神庙警察所,正好在河口以北,辖区内的住户大多是下苦出力的穷人,指着身子当地种,日挣日吃,家无隔宿之粮。不比钱多粮广的地界,江海不宁、乱匪成群、逢山有盗、遇岭藏贼,穷地方一般出不了大案子,谁家也没有值钱的东西,普遍家徒四壁,除了床板就是破桌子烂板凳,连件囫囵摆设也没有,耗子都不来这样的人家,没地方下嘴,偷能偷得出什么?抢能抢得来什么?所以火神庙一带的巡警无事可做,上班来下班走,成天混吃等死,没什么大作为,转句文言,都是盐罐子里的王八——闲员。可天津卫的老少爷们儿提起刘横顺,真是没有不挑大拇指的,要说能耐大,九河下梢藏龙卧虎,什么能人没有?民间说刘横顺是火神爷下界,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因为此人在火神庙村土生土长,祖辈儿也是擀炮仗的,打小在硝石堆里长起来,喘气儿都是火药味儿。小时候找算命的先生瞧过,说刘横顺身上的火气比别人旺,从头到肩六把真火,妖魔邪祟不敢近前,可谓百邪不侵。
  二一个因为刘横顺身上有把式,他也没出去投名师访高友,是火神庙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把式,爷传爹、爹传儿,无外乎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打拳踢腿、弓刀石马步箭。功夫到了家,石头也开花,从小到大每日练把式成了习惯。他们老刘家还有一手绝的,擅使一门兵器叫“金瓜流星”。流星是十八般兵刃之一,链子头上一个小孩拳头大小的金瓜,可远可近、可攻可守,扔出去一条线,甩起来一大片,一旦抖开了、抡圆了,打到谁身上也受不了。
  三一个,此人性如烈火、嫉恶如仇,一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吃顺不吃戗,刀架在脖子上也不服软,是个点火就着的火暴脾气。
  当然了,老时年间传下来的说法,或许有牵强附会愣给刘横顺脸上贴金的成分,不过放在说书先生口中,这几样也不够出奇,往往三言五语就给带过去了,信着他们说,刘横顺这个外号大有来头。相传刘横顺从娘胎落草之时,横生倒长出不了世,眼看母子二人性命不保只在旦夕之间,当爹的急得抓耳挠腮、束手无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形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此时来了一位老道,此人姓崔名道成,平日里在南门口摆摊儿算卦,乃天津卫四大奇人之一的崔老道,传说他降妖捉怪、遣将召神无所不能,实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平日里却仅以卖卦为生,正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崔老道进得火神庙,见火神爷泥像脚下的风火轮年深日久失了光彩,从怀中掏出一个黄布包,里边是一对浑浊无光的珠子。他将珠子碾碎和朱砂调匀,拿毛笔蘸饱了,往风火轮上描绘,笔走龙蛇、上下飞舞,直画得这对风火轮红中透亮、熠熠生辉,这才点了点头转身离去。与此同时,那边的刘横顺也落了地,只因这孩子在娘肚子里横生倒长,故此得名横顺。后来有人告诉刘横顺他爹,当天看见一个老道进了火神庙,给火神爷的风火轮上挂了火,刘横顺才降生,脚踩风火轮下界的岂是凡人?
  当爹的以为这是恭维话,听完了心里高兴,可也没当真,殊不知崔老道画风火轮的这对珠子非同小可,乃是关外深山老林中的蟒宝,把它埋在腿肚子里,可以日行一千夜行八百。至于崔老道为什么用此宝度刘横顺出世,后文书自有交代,且按下不提,只说刘横顺长大之后果然脚力惊人、没人跑得过他,天生一双飞毛腿,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当然了,这只是迷信的说法之一。此外还有一说,刘横顺这双腿快得惊人,皆因此人天赋异禀,别人一条腿里只有一根大筋,他却长了两根,经常拧成一个筋疙瘩,一天不跑上几十里,这个疙瘩就抻不开,久而久之筋疙瘩舒展开了,脚力也练出来了。
  刘横顺这么大的能耐,偏偏生不逢时,如果说早生几十年,那时候还有皇上,凭他这一双快腿,当一个金头御马快,定能光宗耀祖、显赫门庭;晚生几十年也行,参加个奥运会什么的,为国争光捧几块金牌,偏赶上天下大乱的年头,顶多在天津城做一个捕盗追贼的警察。
  3.
  刘横顺不仅当上了火神庙警察所的巡官,同时也在天津城缉拿队当差,搁现在的话讲叫身兼两职,没事儿的时候,就在警察所当巡官维持地方上的治安,一旦有了案子,他得随时听候调遣。前清的衙门口下设三班六房,头一班称为快班,其中又分为马快和步快,马快行文传票、步快捕盗拿贼,缉拿队等同于步快班。为了抓差办案方便,平时均穿便装。当年天津城的缉拿队直接由巡警总局提调,不是眼明手快、腿脚利索的好手,吃不了这碗饭。您别瞧同在缉拿队办案,待遇却不一样,把名册拿出来一看,上面的人名有红字有黑字,虽然皆为在册人员,但是红名的按月拿薪俸,吃的这叫财政饭;黑名的没人给钱,破了案子抓了贼才有一份犒赏,近似于如今的临时工,还是计件挣钱那种。别看从不按月开饷,却都挤破了脑袋往里钻,为什么呢?只要有了缉拿队这个身份头衔,小老百姓谁也惹不起你,尽可以出去贪赃枉法、吃拿卡要、到处讹钱,那也足够养家糊口。
  那么说旧社会的警察都是坏人?这话可得两说,过去的警察确实不好当,一手要托着做买卖的商家,维护地面儿稳定;一手又要保护老百姓,不能让人戳脊梁骨,还不敢得罪洋人以及行帮各派,哪一方势力也招惹不起,都得团乎住了。因此说好说坏都难,坏事是没少干,但是天津城的太平繁荣,也不能说没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五河八乡巡警总局下属的缉拿队,平日里四处踩点、探访,周周围围有个大事小情、风吹草动的,都瞒不过他们,江河湖海、官私两路均有给他们打探消息的眼线,故此缉拿队也叫“踩访队”,不是记者那个“采访”,而是踩盘子的踩。鸡毛蒜皮、小偷小摸、蹬鞋踩袜子的事有警察所的巡警处置,到不了他们这儿,出动缉拿队的都是大案子,这叫好钢用在刀刃上。刘横顺最擅长的是拿飞贼,过去的飞贼中不乏能人,咱不说蹿房越脊、飞檐走壁,可还真有会轻功的,寻常老百姓家的院墙顶多一人来高,紧跑几步就能跳过去,这也不简单了,一般的巡警可没这两下子,根本逮不住飞贼,并且来说,干巡警这个行当,日子一长就油了,反正偷的不是他们家东西,犯不上真玩儿命。刘横顺不一样,当贼的别让他撞着,只要看见了,甭管多能跑,没有他追不上的,你上房他跟着上房,你上树他跟着上树,上天追到你凌霄殿、下海追到你水晶宫,纵然是佛爷头上金翅鸟,赶到西天也要拔你顶门三根翎。人的名儿树的影儿,天津卫大小飞贼听到刘横顺的名号,没有不打哆嗦的。还别说那些钻天儿的飞贼,在火神庙一带,就连抢钱匣子、抓切糕的小偷小摸也不敢作案。什么叫抓切糕的?那会儿卖切糕都是卖热的,切下一块放在荷叶上,当时吃不到嘴,托在手上放凉了再吃,专有一些嘎杂子琉璃球爱占小便宜,什么坏水都冒,看这位买完切糕托手上要走,过去一把抢过来,撒开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往切糕上吐唾沫,追上这块切糕也要不得了,干瞪眼你还没辙,为了一块切糕犯不上打官司。刘横顺眼里不揉沙子,让他遇上这鸡鸣狗盗的,非得追上去狠揍一顿不可。
  咱们这位刘爷,为人那是没的说。为朋友两肋插刀、财不过手,这是私的;说官的追凶拿贼、屡立奇功。当上巡官以来,也有心图个升腾,常言道,久在江边站,必有望海心,说不想升官那是假的,可是这么多年想上上不去、想下下不来,就钉在这儿了。那位说刘横顺这么大的本事,又抓了那么多飞贼,怎么只是个巡官呢?不是他不想当官,旧社会当官光凭能耐不行,还得会欺上瞒下、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贿赂上司、冒滥居功,抱粗腿、捧臭脚、顺风接屁,这绝对是本事,不会这一套没戏。偏偏刘横顺不那么想,总觉得可以积功晋升,干不出丧良心的事,也不愿意厚起脸皮去拍上官的马屁。其实上边也知道,刘横顺本领不小,却从不提拔他,有权的发令、无权的听命,就让他冲锋陷阵、捕盗拿贼。因为案子总得有人破,地面儿上也不能乱,离不开刘横顺这样的人,等破了案抓了贼,可都是上边的功劳。
  且说民国初年,刘横顺刚进缉拿队,只是个没薪俸的黑名,当时天津城出了一件大案,一夜之间五户老百姓家中的黄花大闺女遭人奸杀,作案手法如出一辙,都是用裹脚布反绑双手,以小衣堵嘴,摁在桌子上先奸后杀。女人裹脚到了民国已经不时兴了,但清末出生的女子裹脚的还不少,为了将来嫁个好人家,小闺女几岁的时候就得把脚裹得周周正正。这件案子惊动了整个天津城,直闹得人心惶惶。
  4.
  天津卫舟车辐辏、百业兴聚,自古名利地,易起是非心,以往也不是没出过采花案,可这次的案子太大了,一夜之间贼人连入五户作案,先奸后杀、不留活口,一刀抹在颈嗓咽喉,血流满室,手段残忍至极,一时间谣言四起,城里城外民心不安。正所谓好事传三人,有头少了身,坏事传三人,长叶又生根。地头上出了这么大的案子,免不了闹得满城风雨,巡警总局的压力当然不小,派出缉拿队到处明察暗访,接连几天一无所获,老百姓就不干了,都骂这帮穿官衣的是水筲没梁——大号儿的饭桶,任什么能耐也没有,只会欺压良善,平时跟老百姓作威作福,抓贼的时候连个屁都放不出来了。其实缉拿队真没闲着,几乎全员出动,犄角旮旯也不放过,想到想不到的地方全部探访了一个遍。可是这件案子非常离奇,首先来说,五家苦主均为老实本分之人,平时既不招灾也不惹祸,没什么冤家对头;二一个,家里的姑娘也规矩,向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绝非招蜂引蝶的轻浮女子;再有就是案发当天院门紧锁,门上的插关儿纹丝没动,闺女那屋的门窗也没有撬痕,据此推断出歹人是掀开屋瓦、断去房檩入的户,作完案原路返回,又把房檩、屋瓦都复了位,除此之外,再无他法。此外还有一个线索,由于头一天下过雨,地上有泥,贼人在屋中留下了几个脚印,深浅不一、有虚有实,可见此贼系跛足之人。这个跛脚的淫贼,居然能够蹿房越脊,从屋顶上剜开一个窟窿便能进屋,一夜之间在不同地点奸杀五人,卷走金银细软若干,神也不知,鬼也不觉,这个本事可不小,定是江湖上高来高去的惯盗。
  以往江湖上的贼人作案,大多是图财,可也讲究劫富济贫、盗亦有道,所谓“江湖财、江湖散”,不会轻易伤人性命,亦不会淫人妻女,采花盗柳向来更是为同道所不容。缉拿队撒开人手,在城中各处寻访排查,却如大海捞针一般,天津卫大了去了,哪有这么容易找?跛脚之人有的是,更有很多地痞无赖,为了显摆自己身经百战,走路时不瘸也得装瘸,这样的你都抓不过来。可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合该刘横顺露这个脸,这个飞贼让他撞上了。
  吃他这碗饭的,必须熟悉人头儿地面儿,过去当警察的都跟贼道上的人有勾结,是为了让他们充作耳目,小偷小摸只要不闹出大事,比如什么顺人一根葱、拿人半头蒜的,伤不了人害不了命,没多大的损失,就睁一眼闭一眼不去为难他们,有时还得护着他们,真出了大案子才容易打听消息。刘横顺让那些相熟的贼偷、混混儿、倒脏土的、讨饭的出去找“点子”,可算是找对人了。老百姓认不出贼,同道中人却一看一个准儿。刘横顺又不像别的警察一样仗势欺人,就凭不欺负人这一点,天津城的大小贼偷都愿意讨好他,心甘情愿给他办事,一听说刘头儿要拿飞贼,就全给留上神了,有什么消息先往他这儿报。当天就有人带话过来,说看见一个跛足之人,是个生脸儿的,扮成一个乡下妇人,挎了个大包袱,进了北门外一处宅子,行迹鬼祟,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路上的巡警都没在意,却瞒不过本地这些当贼的。
  刘横顺得知此事,也觉得十分蹊跷,一个大老爷们儿乔装改扮、捯饬成妇人,必定是为了掩人耳目,安分守己之辈没有这么干的。他不敢怠慢,立即换上便衣,来到这家宅院门口,找了个隐蔽之处盯着。直等到定更天前后,忽听“吱呀呀”一声门响,一前一后从宅院里出来两个女子。刘横顺可不光腿快,他的眼也快,一看就明白了,前边开门这个女的四十多岁,周身穿红挂绿、脸上擦胭脂抹粉,刚从面缸里爬出来似的,直往下掉渣儿,说起话来满脸跑眉毛,眼神儿都带钩,摆明了是个鸨二娘,可见这宅子是一处暗娼。跟在后头这位,一身乡下妇人打扮,臂上挎一个包袱,用头巾裹了脸,走路稍有点跛脚,可没那么明显,不细看还真不容易发觉。甭问,这是装扮成乡下妇人的那个主儿,嫖完了准备走,鸨二娘正在开门送客。
  暗娼和妓院不同,门户闭多开少,外人并不知道这里边是干什么的。因为暗门子中的多为良家女子,贫困所迫做起了皮肉生意,只不过为了混口饭吃,怕遇上熟人脸上挂不住,不是知根知底的客人不接。
  自古以来,做公的见了做贼的,观形望气便知。刘横顺吃的就是这碗饭,看一眼就认准了,此人绝非良善之辈。等鸨二娘关门进去,那个扮成乡下妇人的嫖客脚步匆忙,低头往前走。刘横顺不想打草惊蛇,蹑足潜踪远远跟在其后。一路尾随下去,行至一处荒郊野地,就见路旁有一棵大树,此树年深日久、枝繁叶茂,跟旁边的树一比好似鹤立鸡群一般。前边这位左顾右盼,见得四下无人,这才摘去头巾,抹掉脸上脂粉,走到树下抬头看了看高矮,一跺脚纵身上了树,包袱往脑袋下边一枕,顺势躺在树杈上,瞧这意思是要睡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