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1 / 3)
“蛮夷之辈,降而复叛,叛而复降,全无礼义可言。虽则西域有安西都护府,漠北有燕然都护府,但若是大唐生变,则他们必定不会安分。尤其是燕然都护府,如今瞧着很平和,徭役诸事亦能渐渐推行,但到底铁勒诸部、突厥降部交杂,情势很容易转眼便发生变化。而且,高句丽是疥藓之疾,不除不快。靺鞨人助纣为虐,也绝不能姑息。”
圣人说到此处,令宫人们展开了大唐疆域的舆图,又指向西北西南:“西突厥绝不可能轻易放弃西域,吐蕃则更是野心勃勃。文成公主尚的松赞干布已逝,谁知这一代赞普对大唐的态度如何?何况,朕近来听闻,松赞干布之子早亡,如今继承赞普之位的,是他不足五岁的孙儿。权臣挟年幼的赞普以令众臣,便如同高句丽一般,想来说不得亦会渐渐地不将大唐放在眼中。”
谢琰并未听闻过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逝世的消息,此时不免一惊。因为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并无子嗣,继承吐蕃赞普之位的新赞普既然年幼,便是亲近大唐恐怕亦是无法主政。而那位权臣极有可能是野心勃勃之辈,若不时时关注其动向,日后恐成大患。此时,他无比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肩上担负的重任,并不比主持一场战争的行军大总管轻多少。而圣人将此职缺给他,子竟先生推荐他,皆是因信任他的品性与能力之故。
见他脸色凝重,圣人倒是笑了起来:“谢爱卿,若是贸然给你安个新职缺,恐引来礼部、吏部、兵部一群人盘问。故而,朕眼下只能将你暂时放在千牛卫中郎将一职上。幸而千牛卫有职缺,不然朕还须得想方设法让人退位让贤。眼下暂时便在千牛卫中待着罢,待过一段时日,你做出了功绩,朕再给你单独建府卫。”
谢琰立即起身谢旨:“微臣叩谢陛下隆恩。”千牛卫是圣人的贴身侍卫,执掌御刀、宿卫侍从,亦是圣人最信重的卫府之一。左右千牛卫将军各一人,品级为从三品;中郎将各二人,品级为正四品下。另有千牛备身各十二人,备身各一百人,主仗各一百五十人。千牛卫的人数是十六府卫中最少的,然而却是能够在御前宿卫的肥缺,故而京中诸多高官贵族子弟皆心向往之,视其为晋身之途。崔子竟的二兄,便是从千牛备身晋升为中郎将,日后就是谢琰的同僚了。
说起来,谢琰之前虽是正四品上的折冲都尉,但毕竟并没有实职。如今调任京中,任正四品下的千牛卫中郎将,已经算是右迁了。何况,千牛卫守卫御前,若是能得到圣人的宠信,还愁日后的前程么?许多武官梦寐以求的职缺,却最终教圣人轻飘飘地给了他,还许诺要给他单独建府卫——不得不说,他如今也能算得上是圣人的宠臣之列了罢。若在他人看来,他历经千辛万苦,死而复生,却是因祸得福了。
“目前这些千牛备身、备身、主仗等,或许并不足以担此重任。那些混日子与混前程的,朕都很清楚,他们只会坏事。过几日,朕便酌情散去一些人,你再去挑一些品行上佳的子弟,假作千牛卫中之人,日后慢慢甄选出合适者作为亲信。”
“微臣明白。不过,圣人,臣斗胆一言——眼下之势刻不容缓,尤其吐蕃与高句丽形势复杂,必须立即打探消息。然而,若在京中仔细挑选人等,再派出去各地,令他们混入番邦之中,可能需得数月甚至数年之功才能传回可用的消息。不如,臣再往边疆选拔可靠可信之人为属下,令他们假扮商队或寻常百姓行事,想来不费多少时日便能得到消息。粟特商队无处不在,若能加入其中,或者向他们打探,便更容易了。”
“薛延陀之战时,臣手底下许多府兵都因伤重而不得不退养家中。内子担忧他们日后生活无以为继,便将他们接入田庄中奉养,负责训练部曲与女兵。这些人对圣人、对大唐忠心耿耿,又有行军打战做斥候的经验,懂得突厥语与铁勒语,应当是探听消息的不二人选。”
圣人神色微动,颔首道:“谢卿对这些属下,果然是信重无比。朕也听旁人提起过,在薛延陀之战前,你的属下几乎无一人身亡,殊为难得。如今你离开灵州,来到长安,甚至患了离魂之症,亦是不忘他们,果然是有情有义。”
“微臣昔年栽培他们,便是为了守卫边疆,实在不舍得这些人才就这样埋没在内子的田庄之中。就算他们如今上不得战场,也比寻常人更渴望为圣人尽忠,更渴望杀敌。故而,微臣希望,圣人能再给他们一个机会。”
“大善。替朕尽忠之辈,朕绝不会亏待他们。”
作者有话要说: 千牛卫……大家就想成是御前侍卫好了
总而言之绝对是肥缺中的肥缺,毕竟皇帝都会认得他们嘛。而且尤其是千牛备身,几乎都是高官世族子弟门荫出仕,总共二十四个人,皇帝看着看着都熟了,以后升官都很顺利~~
谢三郎要干的事——没错,就是情报部→ →,因为他以前干过这种事(描绘舆图之类,精通胡语之类),所以圣人觉得他有谱,子竟先生当然更觉得弟子萌萌哒,什么都很好……所以,肥缺就落在他身上了。
☆、第二百零一章 携友拜访
圣人将谢琰留在甘露殿密谈,自他的职缺说到边疆形势,而后又漫无边际地谈起了书法茶艺与战事等种种。君臣两人说得兴起,几乎忘了时辰。又有义阳小公主与染娘在旁边顽耍嬉闹,傻耶耶们便不自禁地换了话题,谈论起了女儿。于是,如李遐玉所预料的那般,圣人竟是直至黄昏时才龙心大悦地放了谢家父女二人离开。而她也经秦尚宫提醒,得知杜皇后竟有意让谢沧或谢泊尚主。
一家三口乘马车离开重重宫禁之后,李遐玉抱着染娘,听着她奶声奶气地说今日都顽了些什么游戏。毕竟顽了一整日,小家伙也有些疲累了,话还没说完呢,便趴在阿娘怀中睡熟了。李遐玉将她裹在自己的裘衣中,怜惜地抚着她白嫩的小脸,随口问:“今日圣人召见,是否意在给你实缺?”
谢琰微微点头:“圣人让我出任右千牛卫中郎将,管的却不仅仅是千牛卫之事。”于是,他便将崔子竟信中所言,以及方才甘露殿中的对谈一一述说开来。他们夫妇二人素来彼此相互信任,毫无芥蒂。便是如此紧要的事情,他亦是丝毫不犹豫地与她分享,而且相信她必能看出此职缺的重要性。
果然,李遐玉很是震撼:“也难为圣人与子竟先生了,竟能想出这般的职缺来,简直是要将斥候一职做到极致,或者说将用兵的诡道用到极致。如此说来,若是能够尽快寻出得用的属下,早些潜入吐蕃与高句丽,大唐便能占得先机。三郎,这些事你想亲自去做么?”她很清楚,愈是危急紧要之事,谢琰便愈是会竭尽心力亲自去完成。也唯有他出手,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为一众属下做出表率。
“我……”谢琰几乎立刻便要果断地应声,然而望向她与染娘的时候,心中竟情不自禁地软了下来,“此事并不急于一时。若有得力的属下,将这张网铺开,我只需在其中扮演一个举足轻重的身份,便可随时介入。”他离开阿玉与染娘实在太久了,一家人刚团聚不久,难不成又要独自在外奔波不成?便是说他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也罢,他一时间实在是舍不得与她们分离。更何况,家中尚且不稳定,他也无法安然地将她们留在长安。
李遐玉似是瞧出了他的犹疑,垂眸轻声道:“你只需记得,无论你去何处,我们都会随着你去就好。”她并不畏惧去那些陌生之地,亦不畏惧遇到危险。作为斥候或细作,便是再危险,情势再万变,亦是比不上战争的惨烈血腥。如今染娘尚且年幼,或许只能交给灵州的祖父祖母看顾。不过,待她渐渐年长之后,陪伴他们四处走动,增长更多的见识亦并无不可。
谢琰心神震了震,握住了她的手:“我省得。此事从头起步,无迹可寻,还须得从长计议。你安心罢,短时期内我应当不会离开长安。更何况,我头疾暗伤尚未痊愈,先生大约也不放心,在信中坚持我暂时统领全局即可。待到伤势愈合之后,再亲自出面亦是不迟。而且,我虽是暂时归千牛卫,却也不能成了徒有虚名的空职。圣人命我甄选属下,重新招募一群千牛卫,事务繁多,样样都不能放松。”
两人依偎在一起,李遐玉不免又说起了杜皇后的打算。谢琰怔了怔,被他遗忘的噩梦又不期然地浮了上来。他拧紧眉头,已经无暇盘算此事对陈郡谢氏复兴究竟有多少益处,而是希望观主能给自己再多开几服药,免得这种虚妄与现实混淆的病症“一次又一次反复发作”。李遐玉见他似是有些疲倦,便不再提起此事,而是劝他合眼歇息。
翌日,监督谢琰扎针服药过后,李遐玉便带着李丹薇乘着车往延康坊而去。身在灵州的柴氏接到急信与三个娇滴滴的婢女之后,立即将她们“妥善”地安排在田庄中。孙秋娘则仔细地甄选了十来个年纪稍幼的女婢,以及部曲女兵数人,一并让他们快马赶来了长安。
因想着谢琰出任右千牛卫中郎将的敕旨明发之后,谢家很可能便立即跻身长安新贵之中,门庭若市,届时王氏很可能必须参与交际,难免因此而飘飘然起来,将她心里那些小心思尽数显露给他人,遭人利用甚至攻伐。故而,她身边必须尽快安排人手,提醒她的不当言行。李遐玉便顾不得怜惜婢女们长途跋涉,从中挑了七人,带去延康坊交给小王氏。
至于李丹薇,好不容易得了拜访延康坊谢宅的机会,自然不愿意错过。她特意盛装打扮,又乘了品级相称的宝马香车,做足了怀远县主的气派,自是意在替李遐玉撑腰。从未见过她摆出世家贵女的矜持傲慢神色,看上去颇为唬人,李遐玉不由得忍俊不禁:“十娘姊姊,维持着这般神态想来也很累罢,又何必为难自己?”
“若非如此,如何能显出我这怀远县主的地位来?”李丹薇笑吟吟回道,“她虽是长辈,我是晚辈,但我身份比她尊贵,傲慢一些又有何妨呢?必须令她一想起我的名号,便觉得我贵气逼人,不敢不放在眼中,日后才好随时随地替你撑腰。不然,她还以为你孤零零地待在长安,没有娘家人在旁边守护着,好欺负呢。”
“十娘姊姊安心罢。”知道她一心只为自己着想,李遐玉心中自然妥帖得很,“我在京中也并非无人可依仗。王家三房的长辈、崔家的长辈、真定大长公主,定然都是会向着我说话的。”通过这些时日的宴饮活动与日常交际,她、谢琰与王家崔家的关系越发亲密。原本两家都是看在崔子竟夫妇的情面上照料他们,如今却是越发青睐他们自身了。李遐龄与王家大郎王昉更是结交成了好友,不仅相约参加京中各种文会茶会诗赋会活动,而且经常互相拜访煮茶饮酒,俨然便是无话不谈的知己了。
“王家与崔家都是外姓长辈,我却是你的娘家人,身份自然不同。”李丹薇坚持道,“若是让你受了欺负而不做声,那我不是白白让你唤了我这么多年的姊姊了?你放心罢,我有分寸,不过是想杀一杀这位世母自矜自傲的威风罢了。太原王氏算得了什么?凭什么自恃身份瞧不起你?” ↑返回顶部↑
圣人说到此处,令宫人们展开了大唐疆域的舆图,又指向西北西南:“西突厥绝不可能轻易放弃西域,吐蕃则更是野心勃勃。文成公主尚的松赞干布已逝,谁知这一代赞普对大唐的态度如何?何况,朕近来听闻,松赞干布之子早亡,如今继承赞普之位的,是他不足五岁的孙儿。权臣挟年幼的赞普以令众臣,便如同高句丽一般,想来说不得亦会渐渐地不将大唐放在眼中。”
谢琰并未听闻过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逝世的消息,此时不免一惊。因为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并无子嗣,继承吐蕃赞普之位的新赞普既然年幼,便是亲近大唐恐怕亦是无法主政。而那位权臣极有可能是野心勃勃之辈,若不时时关注其动向,日后恐成大患。此时,他无比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肩上担负的重任,并不比主持一场战争的行军大总管轻多少。而圣人将此职缺给他,子竟先生推荐他,皆是因信任他的品性与能力之故。
见他脸色凝重,圣人倒是笑了起来:“谢爱卿,若是贸然给你安个新职缺,恐引来礼部、吏部、兵部一群人盘问。故而,朕眼下只能将你暂时放在千牛卫中郎将一职上。幸而千牛卫有职缺,不然朕还须得想方设法让人退位让贤。眼下暂时便在千牛卫中待着罢,待过一段时日,你做出了功绩,朕再给你单独建府卫。”
谢琰立即起身谢旨:“微臣叩谢陛下隆恩。”千牛卫是圣人的贴身侍卫,执掌御刀、宿卫侍从,亦是圣人最信重的卫府之一。左右千牛卫将军各一人,品级为从三品;中郎将各二人,品级为正四品下。另有千牛备身各十二人,备身各一百人,主仗各一百五十人。千牛卫的人数是十六府卫中最少的,然而却是能够在御前宿卫的肥缺,故而京中诸多高官贵族子弟皆心向往之,视其为晋身之途。崔子竟的二兄,便是从千牛备身晋升为中郎将,日后就是谢琰的同僚了。
说起来,谢琰之前虽是正四品上的折冲都尉,但毕竟并没有实职。如今调任京中,任正四品下的千牛卫中郎将,已经算是右迁了。何况,千牛卫守卫御前,若是能得到圣人的宠信,还愁日后的前程么?许多武官梦寐以求的职缺,却最终教圣人轻飘飘地给了他,还许诺要给他单独建府卫——不得不说,他如今也能算得上是圣人的宠臣之列了罢。若在他人看来,他历经千辛万苦,死而复生,却是因祸得福了。
“目前这些千牛备身、备身、主仗等,或许并不足以担此重任。那些混日子与混前程的,朕都很清楚,他们只会坏事。过几日,朕便酌情散去一些人,你再去挑一些品行上佳的子弟,假作千牛卫中之人,日后慢慢甄选出合适者作为亲信。”
“微臣明白。不过,圣人,臣斗胆一言——眼下之势刻不容缓,尤其吐蕃与高句丽形势复杂,必须立即打探消息。然而,若在京中仔细挑选人等,再派出去各地,令他们混入番邦之中,可能需得数月甚至数年之功才能传回可用的消息。不如,臣再往边疆选拔可靠可信之人为属下,令他们假扮商队或寻常百姓行事,想来不费多少时日便能得到消息。粟特商队无处不在,若能加入其中,或者向他们打探,便更容易了。”
“薛延陀之战时,臣手底下许多府兵都因伤重而不得不退养家中。内子担忧他们日后生活无以为继,便将他们接入田庄中奉养,负责训练部曲与女兵。这些人对圣人、对大唐忠心耿耿,又有行军打战做斥候的经验,懂得突厥语与铁勒语,应当是探听消息的不二人选。”
圣人神色微动,颔首道:“谢卿对这些属下,果然是信重无比。朕也听旁人提起过,在薛延陀之战前,你的属下几乎无一人身亡,殊为难得。如今你离开灵州,来到长安,甚至患了离魂之症,亦是不忘他们,果然是有情有义。”
“微臣昔年栽培他们,便是为了守卫边疆,实在不舍得这些人才就这样埋没在内子的田庄之中。就算他们如今上不得战场,也比寻常人更渴望为圣人尽忠,更渴望杀敌。故而,微臣希望,圣人能再给他们一个机会。”
“大善。替朕尽忠之辈,朕绝不会亏待他们。”
作者有话要说: 千牛卫……大家就想成是御前侍卫好了
总而言之绝对是肥缺中的肥缺,毕竟皇帝都会认得他们嘛。而且尤其是千牛备身,几乎都是高官世族子弟门荫出仕,总共二十四个人,皇帝看着看着都熟了,以后升官都很顺利~~
谢三郎要干的事——没错,就是情报部→ →,因为他以前干过这种事(描绘舆图之类,精通胡语之类),所以圣人觉得他有谱,子竟先生当然更觉得弟子萌萌哒,什么都很好……所以,肥缺就落在他身上了。
☆、第二百零一章 携友拜访
圣人将谢琰留在甘露殿密谈,自他的职缺说到边疆形势,而后又漫无边际地谈起了书法茶艺与战事等种种。君臣两人说得兴起,几乎忘了时辰。又有义阳小公主与染娘在旁边顽耍嬉闹,傻耶耶们便不自禁地换了话题,谈论起了女儿。于是,如李遐玉所预料的那般,圣人竟是直至黄昏时才龙心大悦地放了谢家父女二人离开。而她也经秦尚宫提醒,得知杜皇后竟有意让谢沧或谢泊尚主。
一家三口乘马车离开重重宫禁之后,李遐玉抱着染娘,听着她奶声奶气地说今日都顽了些什么游戏。毕竟顽了一整日,小家伙也有些疲累了,话还没说完呢,便趴在阿娘怀中睡熟了。李遐玉将她裹在自己的裘衣中,怜惜地抚着她白嫩的小脸,随口问:“今日圣人召见,是否意在给你实缺?”
谢琰微微点头:“圣人让我出任右千牛卫中郎将,管的却不仅仅是千牛卫之事。”于是,他便将崔子竟信中所言,以及方才甘露殿中的对谈一一述说开来。他们夫妇二人素来彼此相互信任,毫无芥蒂。便是如此紧要的事情,他亦是丝毫不犹豫地与她分享,而且相信她必能看出此职缺的重要性。
果然,李遐玉很是震撼:“也难为圣人与子竟先生了,竟能想出这般的职缺来,简直是要将斥候一职做到极致,或者说将用兵的诡道用到极致。如此说来,若是能够尽快寻出得用的属下,早些潜入吐蕃与高句丽,大唐便能占得先机。三郎,这些事你想亲自去做么?”她很清楚,愈是危急紧要之事,谢琰便愈是会竭尽心力亲自去完成。也唯有他出手,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为一众属下做出表率。
“我……”谢琰几乎立刻便要果断地应声,然而望向她与染娘的时候,心中竟情不自禁地软了下来,“此事并不急于一时。若有得力的属下,将这张网铺开,我只需在其中扮演一个举足轻重的身份,便可随时介入。”他离开阿玉与染娘实在太久了,一家人刚团聚不久,难不成又要独自在外奔波不成?便是说他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也罢,他一时间实在是舍不得与她们分离。更何况,家中尚且不稳定,他也无法安然地将她们留在长安。
李遐玉似是瞧出了他的犹疑,垂眸轻声道:“你只需记得,无论你去何处,我们都会随着你去就好。”她并不畏惧去那些陌生之地,亦不畏惧遇到危险。作为斥候或细作,便是再危险,情势再万变,亦是比不上战争的惨烈血腥。如今染娘尚且年幼,或许只能交给灵州的祖父祖母看顾。不过,待她渐渐年长之后,陪伴他们四处走动,增长更多的见识亦并无不可。
谢琰心神震了震,握住了她的手:“我省得。此事从头起步,无迹可寻,还须得从长计议。你安心罢,短时期内我应当不会离开长安。更何况,我头疾暗伤尚未痊愈,先生大约也不放心,在信中坚持我暂时统领全局即可。待到伤势愈合之后,再亲自出面亦是不迟。而且,我虽是暂时归千牛卫,却也不能成了徒有虚名的空职。圣人命我甄选属下,重新招募一群千牛卫,事务繁多,样样都不能放松。”
两人依偎在一起,李遐玉不免又说起了杜皇后的打算。谢琰怔了怔,被他遗忘的噩梦又不期然地浮了上来。他拧紧眉头,已经无暇盘算此事对陈郡谢氏复兴究竟有多少益处,而是希望观主能给自己再多开几服药,免得这种虚妄与现实混淆的病症“一次又一次反复发作”。李遐玉见他似是有些疲倦,便不再提起此事,而是劝他合眼歇息。
翌日,监督谢琰扎针服药过后,李遐玉便带着李丹薇乘着车往延康坊而去。身在灵州的柴氏接到急信与三个娇滴滴的婢女之后,立即将她们“妥善”地安排在田庄中。孙秋娘则仔细地甄选了十来个年纪稍幼的女婢,以及部曲女兵数人,一并让他们快马赶来了长安。
因想着谢琰出任右千牛卫中郎将的敕旨明发之后,谢家很可能便立即跻身长安新贵之中,门庭若市,届时王氏很可能必须参与交际,难免因此而飘飘然起来,将她心里那些小心思尽数显露给他人,遭人利用甚至攻伐。故而,她身边必须尽快安排人手,提醒她的不当言行。李遐玉便顾不得怜惜婢女们长途跋涉,从中挑了七人,带去延康坊交给小王氏。
至于李丹薇,好不容易得了拜访延康坊谢宅的机会,自然不愿意错过。她特意盛装打扮,又乘了品级相称的宝马香车,做足了怀远县主的气派,自是意在替李遐玉撑腰。从未见过她摆出世家贵女的矜持傲慢神色,看上去颇为唬人,李遐玉不由得忍俊不禁:“十娘姊姊,维持着这般神态想来也很累罢,又何必为难自己?”
“若非如此,如何能显出我这怀远县主的地位来?”李丹薇笑吟吟回道,“她虽是长辈,我是晚辈,但我身份比她尊贵,傲慢一些又有何妨呢?必须令她一想起我的名号,便觉得我贵气逼人,不敢不放在眼中,日后才好随时随地替你撑腰。不然,她还以为你孤零零地待在长安,没有娘家人在旁边守护着,好欺负呢。”
“十娘姊姊安心罢。”知道她一心只为自己着想,李遐玉心中自然妥帖得很,“我在京中也并非无人可依仗。王家三房的长辈、崔家的长辈、真定大长公主,定然都是会向着我说话的。”通过这些时日的宴饮活动与日常交际,她、谢琰与王家崔家的关系越发亲密。原本两家都是看在崔子竟夫妇的情面上照料他们,如今却是越发青睐他们自身了。李遐龄与王家大郎王昉更是结交成了好友,不仅相约参加京中各种文会茶会诗赋会活动,而且经常互相拜访煮茶饮酒,俨然便是无话不谈的知己了。
“王家与崔家都是外姓长辈,我却是你的娘家人,身份自然不同。”李丹薇坚持道,“若是让你受了欺负而不做声,那我不是白白让你唤了我这么多年的姊姊了?你放心罢,我有分寸,不过是想杀一杀这位世母自矜自傲的威风罢了。太原王氏算得了什么?凭什么自恃身份瞧不起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