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海门镇(二)(1 / 3)
二月时,春暖花开。
粤西地区连绵不断的细雨,更增添了几分南方独有的柔美之气。
海门镇,位于交趾以东,也就是今天越南的海防市。坐落在红河三角洲之上,左有涂山,右有下龙湾,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屏障。如果把整个交州形容成一座房子的话,海门镇就是这座房子的玄关所在。自开皇年间,就开始出现渔港村落,成为一处与海外接轨的重要场所。
武德四年,李言庆正式收取交州。
第二年,他便从邕州把安南都督府迁至交趾,正式确立了他在粤西岭南地区的主导地位。
不过在当时,这种主导,只是名义上的主导。
罗窦的黑俚在粤西地区颇有势力,李言庆也不想和罗窦发生冲突,于是主动退让,撤出邕州和钦州,转而把都督府设立在交趾,也是向罗窦表明,他无意去触动黑俚人的利益。
其实,这看似是怯懦的退让,却把黑俚的发展,局限在两州之地。
特别是在房玄龄出任洪州总管之后,其势力范围以毗邻岭南,可以有效的对黑俚人形成压力。罗窦虽然占据了两州之地,却难以获得更大的发展。毕竟,粤西以西的云贵,黑俚人无法控制。当地的俚僚虽与黑俚人有联系,但绝不会允许罗窦擅自捞过界……而粤西以东的冯盎,更是一个黑俚人不敢去招惹的庞然大物。
冯家的力量原本就大过黑俚,如今归附李唐,冯盎更被封为和州总管,兼领八州刺史。乍听之下,罗窦那个‘俚王’的名头远胜于冯盎。可问题是,他这个俚王不过是两州的俚王,除了粤西的俚人,谁会承认?哪怕是在粤西,也不是所有俚人对罗窦信服。
反观冯盎虽不是俚王,但在粤东,却犹如俚王。
最重要的是,他那八州刺史的头衔,是朝廷正式敕封。从官方来说,冯盎无疑更正式一些,远不是罗窦那种全无半点实权的俚王可以相提并论。哪怕朝廷承认罗窦是俚王,也没有给他任何足够的好处。这在开始,或许还显现不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冯盎对粤西的蚕食开始加大,罗窦从最初的占尽上风,渐渐的有些抵挡不住,处于下风。
武德五年末,当岭南局势基本上已经稳定下来后,所有人的目光就集中在了云贵地区的僚子部之战上面。当时,中原局势也很复杂,可是对身处于岭南的人们来说,僚子部的战争,无疑更吸引人一些。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僚子部之战,几乎是一个全新的作战模式。
一群没有任何身份的士兵,不需要任何的名义,只为金钱而战……这与华夏历史上所尊崇的‘师出有名’,可谓是大相径庭。冯盎也好,罗窦也罢,他们不再是以主帅的身份而出现,而是作为龙骑兵的合作者,一旁安静的观战。
这对于冯盎等人而言,却是一个全新的盈利模式。至于最后攻占僚子部后所掠夺的财富,有半数以上将归于冯盎罗窦所有。余者,归于俚人战士。
在第一次僚子部之战中,罗窦派出八千白俚,冯盎派出三千俚兵。
结果是大胜而回,造成了半数俚兵借机买回自由之身,而冯盎和罗窦等人,收益颇丰。
随后,李言庆下令发动对僚子部的全面攻势。
罗窦一下子集结了两万余人,供李言庆调遣;冯盎也从海岛上调出近万人俚兵,征伐僚子。
于是乎,李言庆的手中一下子就多出三万兵马。
这三万人随着白衣弥勒的随军弥勒加入,开始被洗脑。
昔曰所接受的种种观念,终究比不得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划算。
武德六年,李言庆受真腊国国主邀请,龙骑兵再次出征,罗窦麾下的黑俚部众,也开始要求加入雇佣兵的行列。李言庆在不断分割罗窦势力的同时,又请房玄龄加大对岭南地区的汉人迁徙。为此,李言庆更给出了许多优惠条件,诸如土地的赠与,税赋的减免等等……同年,李言庆下令在海门镇修建海门港,开始对外加强联络……陆地的尽头,是海洋!
占居了海洋,才算是掌握了未来!
只不过,李言庆的这种大航海思想,能够理解的人并不多。别说是岭南这穷乡僻壤了,即便是在中原,恐怕除了徐世绩、长孙无忌这两个和他从小一起的伙伴能够理解之外,甚至连薛收杜如晦,也无法接受。
好在李言庆手中还有一个麒麟馆,他有足够的时间,向人们灌输他的思想。
这一辈儿也许不太可能了……但下一辈儿,下下一辈儿,随着时间推移,一定会有人,会有更多的人理解他。当然,这些想法只存在于他的脑袋里,除了朵朵之外,连长孙无垢和裴翠云,也不知道。
这并不是李言庆对长孙无垢和裴翠云疏远,只是因为朵朵和他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两个人可以说是从小就在一起,虽则后来分开了一段时间,但要说受影响最大的人,那肯定还是宇文朵。从小听李言庆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虽然嘴巴上不说什么,可心里面却始终把李言庆当作最博学的人。李言庆讲的很多东西,也许无垢和裴翠云不懂,但朵朵一定明白。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心有灵犀!
总之,李言庆营建海门港,对整个粤西,乃至于岭南的影响,极为巨大。 ↑返回顶部↑
粤西地区连绵不断的细雨,更增添了几分南方独有的柔美之气。
海门镇,位于交趾以东,也就是今天越南的海防市。坐落在红河三角洲之上,左有涂山,右有下龙湾,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屏障。如果把整个交州形容成一座房子的话,海门镇就是这座房子的玄关所在。自开皇年间,就开始出现渔港村落,成为一处与海外接轨的重要场所。
武德四年,李言庆正式收取交州。
第二年,他便从邕州把安南都督府迁至交趾,正式确立了他在粤西岭南地区的主导地位。
不过在当时,这种主导,只是名义上的主导。
罗窦的黑俚在粤西地区颇有势力,李言庆也不想和罗窦发生冲突,于是主动退让,撤出邕州和钦州,转而把都督府设立在交趾,也是向罗窦表明,他无意去触动黑俚人的利益。
其实,这看似是怯懦的退让,却把黑俚的发展,局限在两州之地。
特别是在房玄龄出任洪州总管之后,其势力范围以毗邻岭南,可以有效的对黑俚人形成压力。罗窦虽然占据了两州之地,却难以获得更大的发展。毕竟,粤西以西的云贵,黑俚人无法控制。当地的俚僚虽与黑俚人有联系,但绝不会允许罗窦擅自捞过界……而粤西以东的冯盎,更是一个黑俚人不敢去招惹的庞然大物。
冯家的力量原本就大过黑俚,如今归附李唐,冯盎更被封为和州总管,兼领八州刺史。乍听之下,罗窦那个‘俚王’的名头远胜于冯盎。可问题是,他这个俚王不过是两州的俚王,除了粤西的俚人,谁会承认?哪怕是在粤西,也不是所有俚人对罗窦信服。
反观冯盎虽不是俚王,但在粤东,却犹如俚王。
最重要的是,他那八州刺史的头衔,是朝廷正式敕封。从官方来说,冯盎无疑更正式一些,远不是罗窦那种全无半点实权的俚王可以相提并论。哪怕朝廷承认罗窦是俚王,也没有给他任何足够的好处。这在开始,或许还显现不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冯盎对粤西的蚕食开始加大,罗窦从最初的占尽上风,渐渐的有些抵挡不住,处于下风。
武德五年末,当岭南局势基本上已经稳定下来后,所有人的目光就集中在了云贵地区的僚子部之战上面。当时,中原局势也很复杂,可是对身处于岭南的人们来说,僚子部的战争,无疑更吸引人一些。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僚子部之战,几乎是一个全新的作战模式。
一群没有任何身份的士兵,不需要任何的名义,只为金钱而战……这与华夏历史上所尊崇的‘师出有名’,可谓是大相径庭。冯盎也好,罗窦也罢,他们不再是以主帅的身份而出现,而是作为龙骑兵的合作者,一旁安静的观战。
这对于冯盎等人而言,却是一个全新的盈利模式。至于最后攻占僚子部后所掠夺的财富,有半数以上将归于冯盎罗窦所有。余者,归于俚人战士。
在第一次僚子部之战中,罗窦派出八千白俚,冯盎派出三千俚兵。
结果是大胜而回,造成了半数俚兵借机买回自由之身,而冯盎和罗窦等人,收益颇丰。
随后,李言庆下令发动对僚子部的全面攻势。
罗窦一下子集结了两万余人,供李言庆调遣;冯盎也从海岛上调出近万人俚兵,征伐僚子。
于是乎,李言庆的手中一下子就多出三万兵马。
这三万人随着白衣弥勒的随军弥勒加入,开始被洗脑。
昔曰所接受的种种观念,终究比不得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划算。
武德六年,李言庆受真腊国国主邀请,龙骑兵再次出征,罗窦麾下的黑俚部众,也开始要求加入雇佣兵的行列。李言庆在不断分割罗窦势力的同时,又请房玄龄加大对岭南地区的汉人迁徙。为此,李言庆更给出了许多优惠条件,诸如土地的赠与,税赋的减免等等……同年,李言庆下令在海门镇修建海门港,开始对外加强联络……陆地的尽头,是海洋!
占居了海洋,才算是掌握了未来!
只不过,李言庆的这种大航海思想,能够理解的人并不多。别说是岭南这穷乡僻壤了,即便是在中原,恐怕除了徐世绩、长孙无忌这两个和他从小一起的伙伴能够理解之外,甚至连薛收杜如晦,也无法接受。
好在李言庆手中还有一个麒麟馆,他有足够的时间,向人们灌输他的思想。
这一辈儿也许不太可能了……但下一辈儿,下下一辈儿,随着时间推移,一定会有人,会有更多的人理解他。当然,这些想法只存在于他的脑袋里,除了朵朵之外,连长孙无垢和裴翠云,也不知道。
这并不是李言庆对长孙无垢和裴翠云疏远,只是因为朵朵和他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两个人可以说是从小就在一起,虽则后来分开了一段时间,但要说受影响最大的人,那肯定还是宇文朵。从小听李言庆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虽然嘴巴上不说什么,可心里面却始终把李言庆当作最博学的人。李言庆讲的很多东西,也许无垢和裴翠云不懂,但朵朵一定明白。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心有灵犀!
总之,李言庆营建海门港,对整个粤西,乃至于岭南的影响,极为巨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