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妇人笑道:“没事,青娘临走前跟我们交代了,要买药可以去找她一位学姐,她就在隔壁常乐坊的卫生所。”
  因为医学生买药有折扣,所以常常会有人来托他们让青娘帮忙买药,大家都是街坊邻居,帮一帮也无妨,只不过不能太多,青娘说了有限量,若是超过必须说清去路,还会有责罚。
  众人顿时又是一阵羡慕。
  有人已经在心里琢磨,要不要等医学院招生的时候送自家孩子去报名。
  作者有话要说: 宝塔糖是打虫药,八零到九零这个年龄段的同学应该知道。
  第166章 银票
  连知晓一星半点的百姓们都对大魏禁军信心十足, 元清帝就更不担心了, 随着大使馆建立商路开通, 他对周边各国的战力水平已经多少有了数,他敢说如今没有哪个国家能与大魏一敌。
  除了应用了现代练兵方法,当初造出来的鸟铳火铳火炮等, 这几年一直在不断改良。
  刘愿那里虽然只有文史知识,但在这些文史资料中,总会有关于枪炮的记载, 哪怕没有详细制作方法, 但总有提及,元清帝让他先将这些兑换了出来, 交给了枪炮营去研究。
  现在的枪炮早不是当初的基础版本,不管是鸟铳还是火铳, 全部改名叫了枪,大炮也做了改良, 有专门攻城的,有专门给船上用的等等,更不提其它各种火器。
  再加上这些年大魏禁军一直在实战训练, 从未懈怠。
  元清帝对这一战信心十足。
  至于匈奴会不会趁机碍事, 他丝毫不担心,这几年阅兵大魏展示出来的战力,早就让他们不敢造次,又通过经济和文化逐步侵入,就算他如今不管不顾直接开战, 也不怵任何人。
  他毫不介意向各国展露自己的野心,他们即便明白也不敢反抗,像高丽交趾等小国,早就表达了臣服之心,自动请旨上奏要成为大魏属国。
  如今辽国和匈奴,在经济上完全依靠大魏,一旦他打定主意要切断与两国的经济往来,两国百姓只怕会最先跳出来怨声载道。
  不过大魏自称礼仪之邦,这次出兵自然是有光明正大的理由。
  就在一个半月前,辽帝薨逝,皇长子许王被指认弑君谋反,被辽太子当场格杀,辽国虽套用了汉制,但更多还是讲究强者为尊成王败寇,许王已死,又有所谓证据,加上辽帝薨逝,太子乃正位,除了许王手下,没有人再多事为其平反。
  然而就在辽太子打算继位之时,皇长孙拿出一纸诏书,表示辽帝想传位的是他而非自己的父亲,请辽太子直接成为太上皇。
  因辽帝在世时确实不喜太子更看重皇长孙,又有圣旨在册,朝臣们动摇起来,但偏偏按照顺位规章,太子才是首位。
  于是两方开始了拉锯。
  而就在这时,被遣去边关的楚王伺机发难了,打着要帮太子和皇长孙调解、认为他们父子之所以反目成仇是有小人奸臣作乱的旗号,带兵攻向了东京辽阳府。
  辽太子和皇长孙虽早有防备,但他们万万没想到楚王城府竟有这般深,握有三十万亲军不说,且迅速击溃边关禁军,整顿合一,带领五十万兵马一路攻向京都。
  辽太子和皇长孙不得不暂时握手言和,随后通过大使馆传信给大魏,寻求支持。
  所以大魏出兵有名,至于届时结局究竟会如何,就得看肃王的手段了,这些年元清帝送去大辽的探子不是白送的,现在正是需要他们出力的时候。
  元清帝没打过仗,兵书看得再多也只是纸上谈兵,所以打仗的事交给肃王和众将士,他只负责做好协调就行,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做到什么都擅长,他需要擅长的是识人善用,让所有人各司其职。
  虽说不担心此战的结果,但刀剑无眼,军队出发前,他还是为皇叔做了各种保障,这些年从长乐那里得来的丹药大半都给了他,还有研制出来最先进的防弹防护衣等。
  枪炮营不单单只改良了火器,对刀枪剑戟等冷兵器也做了改良,甚至按照刘愿搜索出来的文字创造出了一种战车,只是这种战车适合平地大范围的战争,一直没有真正投入使用,现在正好可以用这一战来试手。
  同时还派去了邵岩,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拥有金手指的穿越者还有一个作用,他们能够随身储存物资,尤其是邵岩,他如今已经拥有数万吨粮草,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日后与它国开战根本不用担心前线将士会缺吃穿!
  在这个时代,单凭这一点大魏已经站于不败之地!
  当然邵岩自己也是愿意去的,他一直想要真正上战场走一回,即是满足他的心愿,也是为未来征战日本做准备,尽管他经历过末世身手了得也亲自带兵剿过匪,但却从未真正上过战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