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1 / 2)
汤圆嘴一扁,眼眶一红,控诉道,“呜呜,哥哥欺负汤圆,哥哥不喜欢汤圆了,呜呜...”
见到二少爷哭了,如意急了,看向罗云初,却被她阻止了。
饭团手足无措了,他急忙站了起来,下了地,绕地桌子,将哭得惨兮兮的小家伙抱了起来,“别哭别哭...汤圆别哭...”
汤圆不理他,继续掉着金豆。
“好啦好啦,怕了你了,哥哥带你去玩了。”饭团老持成重地叹了口气。
听到饭团的话,汤圆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嗝,问道,“真的?”
见他哥哥点头了,得寸进尺地要求,“哥哥,背,背。”
饭团认命地蹲了下来,汤圆利落地爬上他的背。饭团很用力很用力才能直起腰来,“汤圆,你好重哦。”他低低地抱怨了句。
这两年饭团的身体经过罗云初的调理,比同龄人长得高了点壮了点,背起汤圆这小不点还是有点吃力。
“胡说,爹举起汤圆的时候,都不费力!”汤圆不依地反驳。
罗云初见兄弟俩往她这边走来,忙让如意将她扶回房里,她想起刚才的情景,忍不住笑倒在床上,捶床。
晚上,吃过饭后,饭团又追着汤圆让他念书,罗云初在一旁看了又好气又好笑。为了不让大儿子继续祸害小儿子,省得将小儿子学习的兴趣都折腾没了,她只得出言相拦了,“饭团,当初娘可没有一开始就教你三字经千字文哦,还记得娘让你写的大字吧?”
见弟弟如此厌恶学习,饭团很失败,此时他娘的话让他眼睛一亮,“娘是说,让饭团先教弟弟认字?”
“对,先教他一二三四...山石田土方等简单的字。”
“那饭团明白了。”
109
109、大收获(抓虫) ...
二郎家的日子渐渐过得火红起来了,老家那头水稻和鱼苗都在茁壮成长,棉花的成长情况也不错,一派欣欣向荣。
进入五月后,趁着鱼儿的价钱好,二朗陆陆续续也捞了些个头大的来卖。亏得今年的鱼价不错,贵的时候能卖十五文钱一斤,便宜的时候也能卖十文钱一斤。这鱼一直卖到稻子成熟,每日卖个几十斤,每天都有七八百钱的进帐,一个多月下来,就卖了两三千斤。
摸着热乎乎的银子,二郎每日的心情都很好,逢人便笑。
五月中旬,水稻开始抽穗。二郎往老家跑得更勤快了,有时实在忙得狠了,他索性就在老家住上两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渐渐弯腰成熟,稻穗也变得金黄金黄的。
罗云初他们家六十亩的田全种了水稻,如今都变得金灿灿的。风一吹,那场面甚是壮观。常惹来村民们的伫首观望,看着这一串串沉甸甸的稻穗,总是欣羡不已。
“唉,看来还是老宋家的人懂得种地啊,瞧这稻穗,比别人家的都长都饱满。”一位老人抖着手,轻轻摸了摸在他手中的稻穗。
“哎,八叔公,人家肥料都不知道施了多少,产出当然多了!”老人旁边的青年撇嘴,其实他看向这一片稻田的眼睛里有掩饰不住的热切,特别是看见稻田里不时跃出水面的鲫鱼鲤鱼,更忍不住偷偷地咽了咽口水。
老人自然也看到他这馋样了,一个锅贴拍到他后脑勺上,笑骂了句:“没出息的家伙,光知道吃!”
老人微眯着眼看向这一片稻田,接着说道,“不仅仅是施肥的原因,咱们家的地施的肥也不少了,要我看呀,指不定老宋家每亩水田的产出要比咱们家多两斗呢。”
“不是吧?比我们还高两斗?”青年怪叫,要知道,他们这里的每亩地的产出,不过是一石多的稻米而已(即一石米是两石稻谷)。他们家可是花了大力气下去的,施肥锄草不落人后,伺候那几亩地比伺候他家老爹还勤快。这才让一亩地比别人的多产出两三斗,如果老宋家的比他们家还要高出两斗的话,就是比一般人家高出近半的产是啊。这般一想,青年啧啧有声地望着这片稻谷。
老人憋了他一眼,“大惊小怪,你瞧瞧是不是,人家这稻穗结得是不是比咱们家的还长一点?高两斗还是我保守估计呢。走吧,家去了,眼红人家有什么用,回去记得好好伺弄那几亩地啊。”
说完老人就率先走了,年青人老老实实地跟在身后。
六月中旬,青河县全面收割早稻。罗云初他们家那六十亩水稻也不例外。而他们三个多月前在稻田里放养的鱼苗,更是大面积丰收。稻田里的鲤鱼鲫鱼普遍有四五两重,个别大点的竟然有八两!当然也有些个偏小的,只有三两左右。二郎保守估计,减去前头卖了的那些,每亩稻田还能产鱼八十斤左右这样,六十亩地大概就还有四五千斤的鱼。想到这,二郎心里头火热。真恨不得立即就把水田里的鱼全捞了上来! ↑返回顶部↑
见到二少爷哭了,如意急了,看向罗云初,却被她阻止了。
饭团手足无措了,他急忙站了起来,下了地,绕地桌子,将哭得惨兮兮的小家伙抱了起来,“别哭别哭...汤圆别哭...”
汤圆不理他,继续掉着金豆。
“好啦好啦,怕了你了,哥哥带你去玩了。”饭团老持成重地叹了口气。
听到饭团的话,汤圆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嗝,问道,“真的?”
见他哥哥点头了,得寸进尺地要求,“哥哥,背,背。”
饭团认命地蹲了下来,汤圆利落地爬上他的背。饭团很用力很用力才能直起腰来,“汤圆,你好重哦。”他低低地抱怨了句。
这两年饭团的身体经过罗云初的调理,比同龄人长得高了点壮了点,背起汤圆这小不点还是有点吃力。
“胡说,爹举起汤圆的时候,都不费力!”汤圆不依地反驳。
罗云初见兄弟俩往她这边走来,忙让如意将她扶回房里,她想起刚才的情景,忍不住笑倒在床上,捶床。
晚上,吃过饭后,饭团又追着汤圆让他念书,罗云初在一旁看了又好气又好笑。为了不让大儿子继续祸害小儿子,省得将小儿子学习的兴趣都折腾没了,她只得出言相拦了,“饭团,当初娘可没有一开始就教你三字经千字文哦,还记得娘让你写的大字吧?”
见弟弟如此厌恶学习,饭团很失败,此时他娘的话让他眼睛一亮,“娘是说,让饭团先教弟弟认字?”
“对,先教他一二三四...山石田土方等简单的字。”
“那饭团明白了。”
109
109、大收获(抓虫) ...
二郎家的日子渐渐过得火红起来了,老家那头水稻和鱼苗都在茁壮成长,棉花的成长情况也不错,一派欣欣向荣。
进入五月后,趁着鱼儿的价钱好,二朗陆陆续续也捞了些个头大的来卖。亏得今年的鱼价不错,贵的时候能卖十五文钱一斤,便宜的时候也能卖十文钱一斤。这鱼一直卖到稻子成熟,每日卖个几十斤,每天都有七八百钱的进帐,一个多月下来,就卖了两三千斤。
摸着热乎乎的银子,二郎每日的心情都很好,逢人便笑。
五月中旬,水稻开始抽穗。二郎往老家跑得更勤快了,有时实在忙得狠了,他索性就在老家住上两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渐渐弯腰成熟,稻穗也变得金黄金黄的。
罗云初他们家六十亩的田全种了水稻,如今都变得金灿灿的。风一吹,那场面甚是壮观。常惹来村民们的伫首观望,看着这一串串沉甸甸的稻穗,总是欣羡不已。
“唉,看来还是老宋家的人懂得种地啊,瞧这稻穗,比别人家的都长都饱满。”一位老人抖着手,轻轻摸了摸在他手中的稻穗。
“哎,八叔公,人家肥料都不知道施了多少,产出当然多了!”老人旁边的青年撇嘴,其实他看向这一片稻田的眼睛里有掩饰不住的热切,特别是看见稻田里不时跃出水面的鲫鱼鲤鱼,更忍不住偷偷地咽了咽口水。
老人自然也看到他这馋样了,一个锅贴拍到他后脑勺上,笑骂了句:“没出息的家伙,光知道吃!”
老人微眯着眼看向这一片稻田,接着说道,“不仅仅是施肥的原因,咱们家的地施的肥也不少了,要我看呀,指不定老宋家每亩水田的产出要比咱们家多两斗呢。”
“不是吧?比我们还高两斗?”青年怪叫,要知道,他们这里的每亩地的产出,不过是一石多的稻米而已(即一石米是两石稻谷)。他们家可是花了大力气下去的,施肥锄草不落人后,伺候那几亩地比伺候他家老爹还勤快。这才让一亩地比别人的多产出两三斗,如果老宋家的比他们家还要高出两斗的话,就是比一般人家高出近半的产是啊。这般一想,青年啧啧有声地望着这片稻谷。
老人憋了他一眼,“大惊小怪,你瞧瞧是不是,人家这稻穗结得是不是比咱们家的还长一点?高两斗还是我保守估计呢。走吧,家去了,眼红人家有什么用,回去记得好好伺弄那几亩地啊。”
说完老人就率先走了,年青人老老实实地跟在身后。
六月中旬,青河县全面收割早稻。罗云初他们家那六十亩水稻也不例外。而他们三个多月前在稻田里放养的鱼苗,更是大面积丰收。稻田里的鲤鱼鲫鱼普遍有四五两重,个别大点的竟然有八两!当然也有些个偏小的,只有三两左右。二郎保守估计,减去前头卖了的那些,每亩稻田还能产鱼八十斤左右这样,六十亩地大概就还有四五千斤的鱼。想到这,二郎心里头火热。真恨不得立即就把水田里的鱼全捞了上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