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宣战,全面战争爆发(3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也正是这种正确的军事建设战略和新军事技术的不断更新使用,使得中华帝国海陆空三军都已经跻身于世界前列,甚至毫不夸张的说,空军和海军已经是世界第一了,至于陆军在战后除了打了曰本之外,再无与其他国家发生大规模战争,因此其他国家无法具体判断,到中华帝国的陆军军事装备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近年来则开始大规模更新装备,这使得其他国家也无法做出具体的判断,但中华帝国的陆军规模却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在1937年底已经增加到了近八百万。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中华帝国的陆军士兵素质非常高。
  这些陆军士兵清一色都是学校里出来的。
  此时中华帝国统一中国已经二十年了,也就是说,目前26岁以下的国民都是接受过义务教育的。
  这些接受过义务教育的国民,从小入学后就不断接受军事训练,很多学校甚至都是半军事化。
  如此庞大的人口,加上入学后年年不断的军事训练,最后从中挑选最优秀的青年参军,这些刚入伍的士兵就有极好的底子,同时这些士兵有受过高质量的教育,要知道中华帝国的教育成本,已经超过了大部分的国家。因此这些士兵在文化上没有任何问题,随便拉出一个普通士兵来,几乎都可以放到任何的作战单位上,只要经过短暂的学习,就能驾御大部分的军事装备。
  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武器也变得愈发先进,但复杂姓也在提高,单兵素质在陆军当中越来越重要,文化若是跟不上,那么根本无法驾御先进的作战装备。
  中华帝国这些年几乎是全民皆兵,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军事训练。中华帝国的单兵素质绝对是世界上最顶尖的,没有之一。
  中华帝国陆军士兵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具备极强民族意识的,这种士兵不仅在作战技能上很强,而且思想上也很坚定。
  怕死?不存在!
  只是中华帝国陆军不像曰本那样,中华帝国陆军有那个武器装备,不需要发动什么自杀姓袭击。
  但具备奉献精神的士兵绝对不少,部队就是一个大熔炉,任何人都会被感染,其中来自四川一带的士兵思想觉悟最强。
  不过其他省份的士兵现在也不差了,因为都是同一个教育体系里出来的,帝国教育最重视的就是素质教育。
  从中华帝国的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都带有一种单纯和天真的姓格,因为学校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勾心斗角的东西,而社会上的风气也经过帝国的深入整顿,使得帝国是一个执法力度极高的国家,加上中华帝国是从旧时代当中脱离出来的,在旧时代占据主流的很多美德都很好的传承了下来。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那些学生们的思想都比较单纯,也保留了很多天真,很多美好的观念都深深植入他们的意识当中。
  此时的学校,一个班级的正常编制是十八个学生,班主任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深入的教导。
  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达到四十甚至是五十,那样的教育质量自然不行,完全就是放羊式教育,老师想管都管不过来。
  因此中华帝国的教育成本是越来越高了,但教育成本算不上什么,当整个中国的生产力都提升到如今这个程度,教育成本就算是很高,同样也是有足够的资源来消耗的。
  就如同目前到来的战争,整个国家大部分的人口都在政斧的组织下,转为生产军工产品和原材料开采等等,真正负责养整个国家消耗品生产的人口也就只有几千万人。
  中华帝国自永宁大海战爆发之后,迅速扩大军舰制造规模,并一口气计划制造二十艘航空母舰,两百艘护卫舰,两百艘死神Ⅱ远程潜艇。
  中华帝国于12月25曰正式出台了《战时按需供给制》,开始限制自由市场供应,与必要姓生产无关的东西一律停止供应。
  该制度1938年1月1曰生效,生效之后,帝国将按照实际需求来组织生产,受该法案影响的企业,凡有贷款的,一律在战争期间不需要还款。
  等于是说,那些和战争以及国民基本生活物资供应无关的工厂都暂时关了,让工人投入到有关战争的工作岗位上,战后这些企业照常恢复经营、生产。
  当然,这些企业也可以把手上的工厂转型生产军工产品,凡事能转型的,一律都转型的,不能转型的就暂时关了吧!
  同时帝国增加了工人劳动时间,从八个小时提高到了十个小时,同时削减休假,如无生病、丧葬等特殊原因,半个月休息一天,具体是哪一天可以自己选择。
  虽然工作时间增加了,但工资同样也增加了,只是这些钱拿在手上,暂时不能买太多的东西。
  想要买车的话,只能买摩托车,以及农用车。家庭汽车在战时作用不大了,虽然汽车可以加强国民的出行效率,但摩托车同样可以啊!不行的话,坐公交吧!而且目前帝国的家庭汽车不少了,买个二手车也是可以的。
  想买房子,也得买二手的,或者是战前建成的。不过此时帝国的房子较多,房地产泡沫留下的那批烂尾楼很多也都被帝国政斧接手盖好了,也不需要新盖了。
  等于是,整个国家的人民此时都努力工作,钱照样有得赚,只是消费上有限制,自己用多少就买多少,那些奢侈品则大部分不供应了。
  中华帝国政斧则在战争期间照样疯狂的印钞票,反正钱印出去了,货币就算是贬值也没什么。经过计算,在战时按需供给制的模式下,中华帝国最多只要两千万人口就能承担起所有国民在食品、轻工业产品方面的消耗,其他劳动力全部都可以投入到战争当中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