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安侯做到了对大燮的完全控制,开始琢磨着改年号和国号。对此无论“前朝”穆氏皇族还是相爷们都没什么意见——不过是一个名号,随便他想叫什么呗。
  唯有林菁明白沈安侯的执念,生为中丨华丨人,不就是恨不得让这个伟大国度的名字彻底征服世界么?不出所料的,沈安侯改国号为“中丨华”,年号为公元,从此称为公元元年,并下令今后不再制定年号,只沿着这顺序顺承下去。
  彼时正是杂交水稻全面推广,民间迎来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之年。看着满满当当的粮食,无论沈安侯说什么,大家只会拍手叫好。从未见过这般丰产的程铎和孔墨竹激动的涕泗滂沱,简直要把沈安侯奉为天人。
  对于沈安侯来说,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进步。他还要推动工业革命,彻底改变这个世界。然而也是在这一年,中丨华第一位太后,也是唯一一位被尊为太后的女性,优秀的教育家、女性解放的先驱,和所有贵夫人的典范——楚氏太夫人,在冬日的第一场雪后与世长辞。沈安侯和林菁满怀悲恸的为她办过丧事,之后便双双病倒,直到第二年开春才恢复过来。
  这一年,沈安侯已经六十五岁,林菁也年过半百。到底不再是年轻人,两人渐渐感觉到力不从心。程铎和孔墨竹看着堆积如山的政务,和越发飞速发展到让他们想要跟上都难的中丨华大国,果断提出让沈淑窈入驻中枢,官任一品总理大臣,位列丞相之首。
  而沈淑窈也没有辜负各位的期待。有了她的加入,以及梁子信从旁协助,一切都变得得心应手起来。发展科技,强化农业,建立完善的交通体系,大量的水泥路面被铺就,当初一个个子弟兵的山头哨岗,成为最安全的中转站。
  沈淑窈虽然偏向时政,但对科技的执着毫不输给父亲沈安侯。在她的主持下,京城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人才。他们有的是普通农人,有的是服劳役的手艺工匠,甚至还有蛮族过来的奴隶。这些人虽然身份不同,却都有一个特点,便是扎实刻苦,以及充满想象力的钻研精神。
  而其中的佼佼者,竟然是穆欢这位前任帝王。在他和李懋的努力下,蒸汽机完全实现了民用和商用,甚至发电机的技术也渐渐成熟。有了大功率的能量输出,各种车床应运而生,实现了工业化产品的流水线生产。
  沈安侯在沈淑窈接手政务后,再次将自己的重心放在了科技进步上。各处安放的发报机可以让朝廷政令在第一时间为民众所知,火车轨道从京城开始向四面扩张,原本飞马一两天才能到的路程,只需小半天就能到达。而更多的神奇的物件儿已经在实验室中有了雏形,只需不断试验和改良,便可以推广到民间。
  身为皇后的林菁同样没有闲着。除了编写医学教材,她还在各处开设护士学院,专门招收女弟子学习针灸之法。相比男儿而言,女子更为细心,也更容易学会这些技巧。同样的,许多让女子羞于开口的毛病,也可以通过护士的治疗而好转。
  女子养育后代,她们才是时代延续和子民健康的最重要保障。且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体力活儿可以靠着机械代替,女子也能在工厂中将事儿做的极好,甚至超越男人之上。在她的布局和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女子不如男,或是重男轻女的思想,虽然还无法彻底扭转,但至少家家户户已经不会再出现卖了闺女养儿子的现象。
  从公元元年到公元5年,中丨华大国已经和大燮朝彻底不同。程铎和孔墨竹亦辞退官位,进入大学教书,在皇位上呆了八年的沈安侯宣布退位,而下一任帝王将通过选举产生。
  毫无疑问,沈淑窈得到了近八成百姓的支持,就职成为新帝。而她也继承了父亲“上任三把火”的传统,宣布的第一条命令就吓了全国一大跳,她要彻底废除帝制。
  不再需要皇帝,不再需要凌驾于百姓之上的贵族。拒绝了帝王的称号,她自称为“总统”,取义总管统领朝中政务。随后第二条圣旨发布,内容简而言之,总统任职五年为一届,除非极端特殊情况,任期不能超过连续两届。
  这一条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从来帝王都是终身制,除非自己愿意退位,或者遭逢宫变不得已而为之,否则谁愿意从这高高在上的宝座上下来?可沈淑窈却不同意,以大量史实为证,强硬表示哪怕圣明帝王到了后期也会变得昏庸,会被权利腐蚀,渐渐迷失自我。与其等到当皇帝死了下一任来不篓子,倒不如趁早将权柄放下,将机会留给后人。
  面对史书记载,面对她坚定的目光,所有人都妥协了。且她说的有道理,人都是贪恋的,有约束总比没约束好。
  “而且年纪越大,人的思想越僵化。不是谁都像程相爷和孔相爷那般放得下的。若是统管全局之人发现自己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却不愿放弃权利,而是逼着所有人和他一样变得保守,变得毫无进取,那对国家会是多么大的损耗?”
  这话说的有条有理,且实事求是,虽然还有人抱着规矩不愿放下,可她也颇有说服力:“按照规矩,女子就该好好呆在家里相夫教子。你们连我这个女性领导者都能接受,还接受不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么?”
  事儿就这么决定了。解决上层格局,沈淑窈下了第三条政令,她要实现全国范围统一的科举考试,以相同条件公平的选拔官员,而这项举措,在民间被称为国考。
  这一项政策同样受到的阻挠不小,多少家族还想着荫庇子嗣,给孩子们博个前程呢。谁想到南王比她亲爹下手更狠,所有爵位全部抹除不说,连夫死子替的岗位都不给,想要当官赚钱养活家人,就老实读书考试去。
  这政令一出,不少子孙不肖的勋贵家庭就慌了。沈淑窈又让人劝慰,既然走仕途没了希望,不如去当个富家翁,或是干脆做生意。只千万记得遵纪守法,别想着刷什么特权,不然一旦被抓住,那真是后代都得跟着吃土去。
  她一番连消带打,又有民丨主丨教——如今已经要称为民党了——的干事在街头巷尾奔走,给大伙儿说明白其中好处,花了一年多时间,才总算排除万难通过了这条决议。之后准备工作和制定细则又耗费两年多光景,总算在公元十年年末完成了这项大工程。
  正月初一,沈淑窈与大臣们裹着棉衣立在金水台上,下头是第一次参加国考的学子。已经就任总理大臣的梁子信笑着与她说悄悄话:“你信不信,这里有一半儿是从江州来的。”
  “还不是你偏要把中丨华大学和民党教育学校放在江州?”沈淑窈嗤道:“你这算什么?拉拢培养班底,准备拉帮结派?”
  “我倒是想呢,根本办不到啊。”梁子信倒是毫不犹豫的承认,又忍不住摊手:“都是统一的教材,又不能玩个人崇拜,我说什么都没用。”
  这是沈安侯许久之前便定下的规矩,任何人都不允许用洗脑的方式让百姓将他视作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存在。哪怕是沈大老爷自己,在退位之后便重新回到十万大山,尽量削减自己的影响力,不给吏治带来太多的困扰。
  “我听说你想竞争下任总统?”沈淑窈不避讳的问他:“你年纪可不小了,说实话我是不赞同的。”
  “说着玩儿罢了。”梁子信露出他标准的狐狸式微笑:“有人想捣乱,我不就给他们把水再搅浑一些?终归浑水摸鱼是我的拿手好戏嘛。”
  说起来,这也是沈家的规矩太多,给了他诸多限制。不然以量子芯的诸多手段,早就能在暗中将人彻底抹除。沈淑窈却并不赞同:“我们要允许他们有不同意见啊,得公开透明的从道理上说服他们,别总想着打压和抹杀。”
  “得了,我知道。”梁子信好不走心的回答。沈淑窈喜欢光明正大,是浩然正气,他却是个唯结果论,什么事儿都想用最小的力气解决问题。不过也正是两人这种互补的性子,才能保证中丨华的格局不会走上歪路,也不会多绕弯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